Java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功能:在运行时构造一个类的对象;判断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调用一个对象的方法;生成动态代理。反射最大的应用就是框架
什么是反射机制:
简单的来说,反射机制指的是程序在运行时能够获取自身的信息。在java中,只要给定类的名字,
那么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获得类的所有信息。
反射机制的作用:
1,反编译:.class-->.java
2,通过反射机制访问java对象的属性,方法,构造方法等;
这样好像更容易理解一些,下边我们具体看怎么实现这些功能。
反射有什么作用呢:
假如我们有两个程序员,一个程序员在写程序的时候,需要使用第二个程序员所写的类,但第二个程序员并没完成他所写的类。那么第一个程序员的代码能否通过编译呢?这是不能通过编译的。利用Java反射的机制,就可以让第一个程序员在没有得到第二个程序员所写的类的时候,来完成自身代码的编译。
Java的反射机制它知道类的基本结构,这种对Java类结构探知的能力,我们称为Java类的“自审”。大家都用过Jcreator和eclipse。当我们构建出一个对象的时候,去调用该对象的方法和属性的时候。一按点,编译工具就会自动的把该对象能够使用的所有的方法和属性全部都列出来,供用户进行选择。这就是利用了Java反射的原理,是对我们创建对象的探知、自审。
反射机制中的类:
java.lang.Class;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java.lang.reflect.Field;
java.lang.reflect.Method;
java.lang.reflect.Modifier;
哪里用到反射机制
有些时候,我们用过一些知识,但是并不知道它的专业术语是什么,在刚刚学jdbc时用过一行代码,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class").newInstance();但是那时候只知道那行代码是生成
驱动对象实例,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听了反射机制这节课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反射,现在很多开
框架都用到反射机制,hibernate、struts都是用反射机制实现的。
反射机制的优点与缺点
为什么要用反射机制?直接创建对象不就可以了吗,这就涉及到了动态与静态的概念,
静态编译:在编译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即通过。
动态编译:运行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动态编译最大限度发挥了java的灵活性,体现了多
态的应用,有以降低类之间的藕合性。
一句话,反射机制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动态创建对象和编译,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J2EE的开发中
它的灵活性就表现的十分明显。比如,一个大型的软件,不可能一次就把把它设计的很完美,当这个程序编
译后,发布了,当发现需要更新某些功能时,我们不可能要用户把以前的卸载,再重新安装新的版本,假如
这样的话,这个软件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用的。采用静态的话,需要把整个程序重新编译一次才可以实现功能
的更新,而采用反射机制的话,它就可以不用卸载,只需要在运行时才动态的创建和编译,就可以实现该功
能。
它的缺点是对性能有影响。使用反射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操作,我们可以告诉JVM,我们希望做什么并且它
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类操作总是慢于只直接执行相同的操作。
用反射机制能干什么事
刚开始在使用jdbc时侯,在编写访问数据库时写到想吐,有八个表,每个表都有增删改查中操作
那时候还不知道有反射机制这个概念,所以就对不同的表创建不同的dao类,这样不仅开发速率地,而且代码
冗余的厉害,最要命的是看着差不多的,然后直接复制修改,由于容易犯各种低级的错误(大小写啊,多一
个或少一个字母啊……),一个错误就可以让你找半天。
有了java反射机制,什么都好办了,只需要写一个dao类,四个方法,增删改查,传入不同的对象,就OK啦,
无需为每一个表都创建dao类,反射机制会自动帮我们完成剩下的事情,这就是它的好处。说白了,反射机制就是专门
帮我们做那些重复的有规则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的自动生成代码的软件就是运用反射机制来完成的,只要你按照规则
输入相关的参数,所以低级的程序员慢慢的就被抹杀了,为什么?因为代码都不用写了,随便一个人都会开发,还要程
序员干什么啊?所以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成为高级程序员,专门开发傻瓜软件,让其他程序员 到 一边凉快去,呵呵~
http://blog.csdn.net/liujiahan629629/article/details/18013523
http://www.cnblogs.com/jqyp/archive/2012/03/29/2423112.html
http://uule.iteye.com/blog/1423512
http://blog.csdn.net/haluoluo211/article/details/49516689
https://segmentfault.com/q/1010000000317477
http://blog.csdn.net/zolalad/article/details/29370565
http://www.cnblogs.com/cxxjohnson/p/589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