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翰林院会每隔数年不定期对院内官员进行“大考”,考试成绩不但能考察翰林们有无荒废学业,还能决定官阶升降及职务调遣,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月举行了一次大考,考前皇帝得到了一副欧洲老花眼镜,他戴过后说:“不过如此。”也许当时皇帝正在想题目,旁边的和珅一听就心领神会了。果然这次考试的诗题为“靉靆(与“爱戴”同音,即眼镜)”,限“他”字五言八韵。
和珅事先向其中一个翰林阮元讲了乾隆与眼镜的事,并强调:皇上不带眼镜。这次考试里,很多考生甚至不知何为靉靆,早有准备的阮元在试帖首联写道:“四目何需此 重瞳不用他”,又作诗:
引镜能明眼,玻璃拭试磨。佳名传靉靆,雅制出欧罗(指欧罗巴)。窥户穿双月,临池湛一波。连环圆可解,合璧落相磋。玉鉴呈毫字,晶盘辨指螺。风中尘可障,花上雾非讹。眸了奚须此,瞳重不恃他。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征多。
于是阮元考得第一名,获派往外地当官。
和珅为何泄题给阮元呢?原来和珅当政时,翰林院里的文官不买他的账,“多相戒不履和门”。而和珅却极想与这班学问高的人攀关系。一次和珅要过生日,派人动员翰林登门拜寿。可翰林们却偏偏在和珅生日这天大会于松筠庵。松筠庵是因弹劾严嵩而死的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的祠堂,选在这个地点聚会其用心可谓不言而喻。翰林们甚至宣布:“翰林中有一人不到者,其人即向和门拜寿。”本来阮元也去了松筠庵,偏偏有个熟识的花旦找到他说自己在某处唱戏,阮元一定要来捧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去和珅处。阮元一到和府,和珅立刻“公服下堂出迎”,拉着阮元的手说:“翰林来拜寿者,君是第一人,况是状元。”因此和珅对阮较有好感。
阮元是乾嘉时代的大学问家,但是和珅泄题一事则成了他永远抹不掉的污点,被后人认为学问虽好而气节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