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红旗渠不知道大家对他的认知有多少,在这之前我的很模糊,知道是旅游景区、是红旗渠前辈的心血,是条生命之河,对他的认知只是概念或许只是大脑中存在的一种无意识的知识点。
近期开始做红旗渠的研学课程,在不断查阅资料、纪录片和采访录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在的对中国人民骨子里那种不服输、不畏艰险、不惧困难那股劲。越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所感染。
红旗渠,位于安阳市林州市境内,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人工水利工程,整条红旗渠都盘绕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间,周边是林州太行山的雄伟险要的景色。
历时近十年的红旗渠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这样的一个数据在刚经历的三年的灾荒吃不饱穿不暖、资金技术匮乏的60年代,简直就是继抗战胜利的又一大奇的发生,13岁就开始参加红旗渠建设的林县张买江老人的讲述和照片更加相信劳动创造奇迹,是劳动让这个民族强大,是劳动让我们知道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看到拍摄的视频里,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年代面对一座座坚韧无比的太行山,前辈们确实用最原始的锤、自制的炸药、妇女们群体拉吊砖块运输到工程处、蜘蛛侠似的姿势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在开辟这条生命的河流,看到这些我真的感到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非常幸福。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有啥吃啥、席地而睡、以天为被没有抱怨、没有退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上阵,这样的精神是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的。在红旗渠全线通水那一刻两岸黑压压的人群欢欣鼓舞,有泪在这一刻也尤为珍贵,这一贯通是十年红旗渠的奋斗史、是为这生命源付出生命前辈的一个交代。
一个关于缺水的故事,仍然在林州当地广为流传:
那是在民国初年,林县任村镇桑耳庄村居住着300余户人家,一年四季都要到3.5公里外的黄崖泉挑水吃;连续九年大旱,导致山泉流出细如一支香火。农历大年三十,村民桑林茂老人天不亮就爬上了黄崖泉,由于赶来挑水的人多,因此,老人一直到傍晚才接满了两桶水。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前来迎接,可是天黑山路又崎岖,接过担子没走多远,不慎被山石绊倒,结果一担水全倒在了路上。
儿媳妇羞愧难当,哭着跑回家就悬梁自尽了。正月初一,全村人都在欢度春节,而桑林茂老人却在万分悲戚中,掩埋了刚娶进家门的儿媳,带着一家老小走上了逃荒之路。
红旗渠的贯通这个故事不在上演。
疫情是当下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享受当下被逆行者们所罩的同时,回忆往昔被感动到的更多,很欣慰自己生长在这个充满无尽力量的土地上。面对困难逢山劈路、遇水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