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撰文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为晚清桐城派的末代宗师,生前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之誉。吴汝纶自幼接受传统教育,科考连捷,同治四年(1865)会试,取进士第八名,“遂以内阁中书用”。吴汝纶以文章名世,“中外大疑大计,一决于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从其留下的《文集》《诗集》《易说》《尚书故》《夏小正私笺》等看,吴汝纶于中国传统之学术颇有研究,又兼举桐城派之大旗,上游于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名臣,下携贺铸、范当世、李刚己、马其昶、二姚等才俊,“古文宗匠”之誉名至实归。 就是这样一位“海内大师”,有时倒当起了红娘,做着牵线的事儿,让我们来看一看。
吴汝纶不仅自己家与名士结姻(如侄女吴芝瑛与名士廉泉的结合),还力促他人联姻,其中在姚、范联姻中,吴汝纶起到了“媒人”的作用。姚慕庭有一女名蕴素(1863—1944),颇有诗才(著有《蕴素轩集》12卷和《沧海归来集》10卷),却长而不售。姚慕庭与姚永概分别与吴汝纶书信,请求其为姚蕴素寻觅佳婿。
吴汝纶与姚氏交好,自然对此事颇为上心,考虑到姚女之才情,必期以名士相配。当时与吴氏相交者,有范当世。范当世(1854—1905),字无错,号肯堂,“同光体”诗人代表,与古文家贺涛齐名,有“南范北贺”之誉。当时,范当世妻亡,“不再娶,若私有禁令,严不可破”。吴汝纶虽有心为姚、范牵线,但要先向双方做沟通,其在《答姚仲实》书信中言:“ 见委择婚一事,不佞知交殊少,惟通州范肯堂,文学优长,前曾略为言及。渠坚持不续娶之说,兹拟作书,问其尊人,且说明府廷家世及贵女弟才德,看其如何见复。尊大人来书,俟范氏有复音后,再行裁答。”
吴汝纶此信是答复姚永朴所作,信中首言范氏之才学,续言范氏之节操,再言姚女之才德,全从双方优长之处着眼,力求成此婚配。但是,姚、范两家又都有各自的情况,一方是才女,自视甚高,但却长而不售;一方面是才子,妻亡不愿再娶。吴氏虽有心撮合,但究竟能否成其婚配,却心中没底。所以,信中才有“俟范氏有复音后,再行裁答”之言。
吴汝纶为说服范当世,不仅给范氏之父写信,还动员范氏身边的好友相劝,范当世最终同意接纳姚氏之女。吴汝纶与范氏之信,今已不可见,但想必是费尽口舌,言尽姚氏之女之才德。范当世也最终在父亲、朋友的劝说下,放弃不再续娶之言,准备迎娶那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德之女。吴汝纶为此甚为高兴,在《答张廉卿》信中道: “范肯堂已为媒说姚慕庭之女,范府亦允诺矣,执事能不佩服我乎!” 此事至此,本当顺理成章,但是姚府又有些犹豫,甚至有反悔之意。这让这对才子佳人婚配之路再生波澜。为此,吴汝纶写了一封长信给姚永朴、姚永概、姚蕴素之父亲姚慕庭,引之如下:
所论范宅婚事,前因执事及仲实屡有书见托,并言不嫌远省,但计人才,故敢为之导言。今范公来书,虽立言婉转,要已允诺,其所以委曲言之者,实缘肯堂故剑情多,誓不更娶。前时范公屡令更娶,并托肯堂深友从旁讽谕。肯堂坚持初见,自为前夫人墓文,仍以不更娶为词,其父不能夺也。……其先世,自明以来多达人,范文正之后裔也。其家清贫,然肯堂及其仲弟,皆以文学知名公卿。……目前虽窘,亦未必仰给前姻家。……窃谓上有公姑,下有前子,亦续弦之常事,且亦安得无公姑之家而与之议昏哉!范氏本无议昏之心,而某因谆属,驰书劝之;既有诺矣,而尊处又若不甚见信,使某无辞以谢范,殊觉为难。执事及仲实前书,专以此事见委,肯堂所闻知也,今若改议,亦苦难于置词。鄙意议昏专以择婿为主,其他皆在所轻,执事初见最是,若左顾右盼,长虑却步,则必至淑女愆期,交臂而失佳士。今海内文笔,如范肯堂者,某实罕见其对。恃执事前书相委之专,为之作合,自谓不负诿诿。执事阅人多矣,知人材之难得,尚望采纳鄙言,旁人忌才嫉能,或多为诽议,不足听也。……与执事交谊,不后于范氏,范氏肯采鄙言,料尊宅不致待我不如范也!不具。
吴汝纶此信真是煞费苦心,颇为讲究行文说理,从反面讽谕,从正面劝谏,真是让姚家逃无可逃。我们来看吴汝纶是如何回信姚家书信的:“因执事及仲实屡有书见托”,是你们屡次委托“我”来为姚家千金择佳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一条。范当世之才,有目共睹,又是范文正公之后裔,此人当然是合适人选。范当世则因为重情,起初并不同意再娶,吴汝纶在其中做了范当世的工作,做了范当世父亲的工作,还做了范当世朋友的工作,最后范当世答应此事,正所谓“并托肯堂深友从旁讽谕”,“范氏本无议昏之心,而某因执事谆属,驰书劝之”,范氏才“诺矣”。这个时候,你们姚家再提出责难,“左顾右盼,长虑却步”,甚至打退堂鼓,只能使“某无辞以谢范,殊觉为难”。最终只能是“淑女愆期,交臂而失佳士”。吴汝纶甚至举了自家的例子,破除谣传,坚定姚家同意嫁女的决心。正是有这样“热心”的“红娘”,姚、范两家终成亲家,范当世才高,姚蕴素识长,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婚后,范当世决意不再参加科考,以诗文及汲引西方进步文化为任。姚蕴素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一生师友恩情重,半壁江山感慨多。便学鸿光能举案,由来孔孟末登科!”范当世去世后,姚蕴素出任南通女子师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投身于吴汝纶、范当世倡导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