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次約练
由于和咨询师进行了多次約练,关系比较熟。因此就比较随便的开场,我一直在谈生活中的担忧和不如意的地方,咨询师一直在一般性的回应或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但我一直处在负面情绪中,觉得越谈越不想谈。
觉得谈负面没啥可谈,就说那我们谈点正向的吧!我就开始思索这段孩子的进步和我的进步。咨询师也能很好的按照sfbt咨询的理念和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而我在SFBT的提问里生出了希望和力量,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孩子的进步。我在这里感受到当事人转念的力量,也感觉到真正产生力量的在于当事人。当事人是内因咨询师是外因,推动改变和进步的还是内因起着主要作用,也不能轻看咨询师的催化作用。
咨询师问我:假如让你去做一个讲座,题目是《我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的》,你会讲些什么?我稍作沉思,我会讲“由于我的无知、不恰当的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带给孩子问题以及带给我的痛苦,还会讲我的学习带给我的成长以及带给孩子的成长。”,主线是从痛苦到成长的过程。还会谈虽然我和孩子都有了成长,但问题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对问题的态度改变了。从过去的十分担忧害怕到现在的坦然面对、对解决充满希望拥有信心。
事情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过程的长短依据问题的轻重而言。这个过程往往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当身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满耐心,能够安心等待。静待花开,并不是一个什么也不做的过程,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变时刻在发生,很多时候这个改变很小,但日不见其增月见其长,月不见长年见其增。
学习sfbt建构解决之道,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然后变成自己的生活哲学。
157次約练收获:
1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总是以我为出发点,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用自己认为对的道理去引导孩子。其实是让孩子感觉自己老是错的,经常否定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无力感。甚至没有方向感。
2认亲后孩子能够正确对待我们的关系,能够认同我们之间的感情,而我却听不懂孩子的意思,没有去肯定认可欣赏孩子的看到和感受,反而去引导他去看到别的,这其实就是否定孩子,不能和孩子同频。最后我讲一堆道理,孩子不说话。哎呀,我的感受能力和沟通能力太差了。
3我看到了我的一个模式:总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否定孩子,听不懂,听不进孩子的话,不能和孩子同频。没有对孩子的生命保持敬畏之心,有上位者的姿态,总以为自己比孩子能,有傲慢心就没有谦卑心。因此,我在今后决心改变自己。认真听孩子讲话,保持对孩子这颗生命种子的敬畏之心,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放下价值观念,放下评判,保持足够的尊重和好奇、欣赏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时候要停一停慢三秒,有评判的时候憋回去。倾听孩子的话,觉得听懂了就进行确认。如果没听懂,就向孩子示弱、请教。
改变自己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坚持,常反思,常调整,重视才会有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