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韭菜,只不过腰粗腰细的区别。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我们都是凡人,一降生就进入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自然有供养我们的人,随着长大成人,需要我们供养的人就越来越多。
说供养太文绉绉,有些矫情,事实上,我们经常供养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养了人家,人家不领情不说,我们还觉察不到,甚至有人使劲儿捶“醒醒吧”,还得装睡,所谓“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实在可怜。
我们就称之为“洗劫”吧,因为,真的可能被洗得一贫如洗。
洗劫有两种形式:索马里海盗式和温水煮蛙式。
索马里海盗式:扛着AK47,几个人可以抢劫一艘货轮,重武器+不要命/不要脸,几乎用不到智商或者智商不在线,赤裸裸明抢。最大的缺点是吃相太难看,虽然市面上样板不多,但仍可以在新闻里听到。
市面上最多的是温水煮蛙式洗劫,因为难以被察觉,有极强隐蔽性,所以这里列举几个,以供参考。
1
待在农村/待在十八线小城市
过年回家,听到一个表妹说,今年把河北老家的地出租了,不种了,轻松一点。我心想,这挺好,问多少钱租的。表妹说:每亩每年600块,人民币。如果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月薪一万的话,一亩地一年租金也就是不到两天的工资,经常给我们送快递的京东大哥,干的年头长点,一个月能拿一万大几。
农村没什么不好,除了挣不到钱、看不好病、养不好老、学不好习、吃不好饭、卫生不好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农村为什么这么难赚钱?原因很多。粮食不值钱,这个东西从来没卖出过什么高价,除非蒜你狠姜你军这种临时短缺物,大多数情况下,粮食市场是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商品同质化严重,毫无新意毫无竞争可言;粮食供应从政策上是个底线思维,不能出问题,所以一般是价高了就限价,价低了就保价,总之就不让你赚钱也不让你破产;人太多,如果现在的农民剩下十分之一、百分之一,我想情况会有所改观,一块几十亩上百亩的地,能养活几个人了。
我们在《焦虑的人,有未来!》中介绍过:财富和资源,会不断向能更好地利用它的地方聚集。这是一定会发生的经济规律。所以大量的农民才会进城,当了农民工,赚了更多钱,因为在城市,在大城市,有比农村多N个数量级的就业机会,你能更好地养活自己和家人。
进入大城市的人越多,产生的需求相应也会越来越多,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良性循环。这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一般规律,我们不会有什么特殊的。
固守农村,守着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区区几千上万收入,丧失更好生活机会,为了什么?
只有城市化、大城市化才能帮农民。
十八线城市雷同,其实不只十八线。
2
读书无用
虽然学习、读书、上学不是相同的概念,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读书无用的读书指的是上学。
上学无用论的兴起,源于扩招和文凭的泛滥贬值。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不一定能进入好企业,获得好收入,更遑论买大城市的房子,所以有人提出了个悖论“清华毕业的学生也买不起房,那么买那么贵的学区房有意义吗?”
学历贬值是不用怀疑的,但上学是获得最基本认知、最系统认知的最简单、最容易获得的方式。它教给你在社会上生存最基础的技能、了解世界最基本的知识,进入大学,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尽管它书卷气、有瑕疵,但毕竟是一种最容易推广的方式。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吗?
更何况,一纸学历证书作为敲门砖,能让一个农民进城,让小城居民进入一线城市,突破“五维出身”的限制,让命运出现各种可能,或者提高了幸福的概率,这种概率,是一种期权,才是最宝贵的。否则,留在原地想突围是异常艰难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读书无用,八成是因为他学习不好(学校教育和考试事实上是最简单的,出了学校,还有这样的简单的题吗?)。
至于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作为优秀的家族成员,这部分知识是需要你们传递给后代的;如果我们自己不懂,那就赶紧学。
3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几乎成了(伪)文青的代名词和座右铭了,包括我。
相信很多文青看到这句话列在这里,要跳起来了。
搞文艺没什么不好,谁没有年轻过呢?谁没有花季雨季呢?只不过在年轻的时候,人容易理想化,而沉入理想时间太久、沉迷太深,如果找不到出口,会很难调和与现实的矛盾、与自己的矛盾,人容易纠结拧巴。
归根结底,你可以文艺,但它得养的了你。
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存在方式,但对于普通个体来讲,却是个更加隐蔽的坑,因为它洗劫的不是你的钱财,而是你的时间,用经济学的话说就是:搞文艺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如果有心,成为业余高手也未尝不可,但这并非生活的重心。
真实的世界是: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还有归来后的苟且,还有世世代代的苟且。诗和远方很美丽,但也要考虑人生和历史的进程。
4
以下的就不再细说了,只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少生孩子多种树
5000点是起步
房地产泡沫药丸
邻居推荐“年利率20%”
知识,有很多
但不是都有用
有用的知识,有很多
但不是都重要
重要的知识
才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