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的工作习惯是,事情只有一口气干完,这样心里才能踏实,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有时候忙起来,一天都顾不得上厕所,下班的时候累的晕头转向的,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感觉很疲惫。有时候空的发慌,太闲或者太忙都会带来相应的困扰。
一直没有尝试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
16年中旬,知道了番茄工作法,看别人那么推崇,当时出于好奇,专门读了一些番茄工作法的介绍,了解之后,不以为然,不就是专注25分钟,休息一会,再专注25分钟,不停的开始这样的循环吗,有啥呢!
那时候我对番茄工作法的认识,觉得这种方法是为那些工作多到做不完的人设计的,我显然不是那一类人。依然不用方法,只是有活闷头干,没活使劲闲。
今年的一次对番茄工作法的尝试,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番茄工作法除了我原来知道的那些以外,背后是有一套原理的,今天晨读提到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跟番茄工作的原理有相通之处。它主要教我们两种深度工作的方法:分别是抵御干扰和科学规划。
1、抵御干扰
人做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有时候必然会为了配合工作打乱计划好的工作节奏。就拿我的工作来说:有很多临时分配的工作,自己不能完全掌握工作节奏,有些急活,来了也要第一时间完成。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自己立马做出调整,按照工作紧急重要程度,排出一个优先级,先把上司临时交代的重要紧急事告诉你身边的同事,让他知道这段时间,你有要紧的事情要做,暂时不要打扰你,有需要你做的工作先放一边,你这边完成之后,主动找他。这样化被动为主动,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不会为难你。
除了同事的干扰,人最大的阻碍还是自己。比如周末在家里,是该看书,练习网页制作,写读书感悟呢,还是看热播的电视剧,这些都是需要跟自己做斗争的。
原先,每次我都无法自律,看电视剧,更轻松,一看就是一天,还有几次通宵追剧,这样下来,第2天的时间也给耽误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使用番茄钟,读书一个番茄钟后,可以休息5分钟,休息的时间可以小看一会电视剧或者听听音乐,时间一到,番茄钟的提醒声响起,马上投入下一个番茄钟,看书或者是写作。
番茄钟,能随时记录成效,相当于是给我们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工作+休息的模式也更有利于大脑短时间放松之后更高效的投入下一个番茄钟,这样的工作学习模式,一天下来,也不会觉得太累。
2、科学规划
7月坚持日更晨读感悟,每天读书,这些都是在上月底时提前给自己定下的死任务。
最初写晨读感悟的时候,很是艰难,怎么都蹦不出来要写的内容。
后来稍微调整了一下策略,早上起来先看一遍晨读文章,文章里面会提到几个观点,选择让自己感触最深的那个观点做为文章的主题。把主题牢记脑中,路上,工作中空闲时,回想生活中发送过的事情,哪一件跟这个主题有关,假如生活中实在找不到相关的素材,可以拿主题去知乎,或者百度搜索,根据别人对主题有别于晨读文章的分析,也许会给你启发,可能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主题的范围和角度还有其他那么些。
规划就是把一件事情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一个一个在不同时间完成。
刻意观察自己,确定自己在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思路最清晰,把最重要的事情,留在这个时间做,其他时间做那些不太考验脑子的事情。
总结一下:找到你思路清晰的时间,做最需要专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