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晨读,大罗老师分享的《一只苍蝇杀死了一个世界冠军》和《好动的小兔子》的故事,还有踢猫效应和三季人的故事,其实都是在讲情绪。
两年前曾看过一本书《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也讲到了情绪,那时总结出:情绪既可以成为阻力,也可以转化成为动力,就看我如何去选择和转化。当然,选择和转化是需要能力的,《好动的兔子》就讲了转化的方法,非常谢谢大罗老师的分享。
这几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刻意练习,能比较好的控制和转化自己的情绪,但是还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方法,帮助孩子和他人转化情绪,大罗老师的分享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讲故事、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都是很好方法。
所以赶紧用简书记录下来,接纳自己写得不好,选择立马记录、输出,相信以后表达和输出会越来越及时和高效。加油✊✊✊
🤗PS1:向老师分享的
ABC原则也叫(ABCDE模型)
A代表事件,C代表感受
B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D是什么呢?D是质疑你的B,就是当你的压力上升以后,你不是说去解决A,而是质疑你的B,就是你对这个事的看法。
然后E,就是找到一个新的压力结果。当你把你的B换掉了以后,你的压力结果才会变得不一样。
🤗PS2:一年到底是四季还是三季?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
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是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