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尘闲云 红尘闲云
图文编辑:醉
一个好朋友给我讲了他的三个梦,可谓奇梦三则。
2015那年大阅兵,十一期间连续做了三个梦,几乎是隔一天做一个梦。至今记忆犹新。
1
奇梦之一 少年献果
梦里我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穿着白色衣服。我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到森林里去见一位老者,森林里有一棵高大的古树,树干就有一栋房子那么粗,而且有一个倾斜成30度生长的粗大树杈。那位老者应该很老了,但是看不出年岁,他的头发胡须都是黑的。他斜卧在在那颗倾斜的特别粗大树叉上,就是一个吉祥卧的姿势,手支着头,他的黑色胡须足有一米多长,从树上垂下来。
虽然树异常粗壮高大,但是我感觉他距离我并不是特别高,特别远。
第一次我端了一盘水饺,高举过头顶献给他,他摇了摇头说:这是一个苦果子。我就回去了。
第二次我端了一盘水果献给他,好像是苹果什么的,给他,他看了看,没说什么收下了。
每一个人距高尚和伟大都不遥远
我们距所有的美好,
只有“心念”那么大小的距离。
一念至,事事成。
我们视为珍宝之物,于他人来说,或许毫无意义,,或许只是诱惑。
给予时,一定要选择人家最为需要的,而不是我们认为最好的。
2
奇梦之二 佛像变真人
我五十多岁,躺在床上睡着,穿着古代的白色的睡衣,睡裤,头朝外,正睡着,突然从头的后面飘过来一尊佛像,
佛相是纯白玉的,有一人高,特别好看,我看到了,一骨碌翻起来跪在床上。我就朝他磕头,当抬头的瞬间,忽然看到佛像的脸,面容一直在变啊,变啊,变化成不同的人的形象。我能够看到肌肉的变化起伏的瞬间,最后变化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性的形象,圆圆的脸,头发半长,心里说这就是姐姐。很像姐姐现在的样子。从佛像变成了真人。她左看看右看看,蹦蹦跳跳从后门走了。
佛不在别处,生于心
心中有佛,处处有佛,人人是佛。
邻家姐姐是佛,拾荒老人是佛,父母师长皆是佛。
怀着一颗佛心行走,身心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哪怕曾经有染杂尘,也可以瞬间涤净。
3
奇梦之三 高僧指点
在一个特别大的垂柳树下,柳树的枝叶很茂密,树枝都垂到地面,垂下来,像帘子一般挡住了四周。我们就坐在天然形成的帘子里面,与外界隔开。我大概三四十岁,身穿僧衣,双腿盘腿坐在那里,在我的左手侧,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僧人,胖胖的身形,又特别慈祥,也盘腿坐在那里。
突然,有另外一位僧人,身材高大威猛,足有一米九以上,身披袈裟,一手执锡杖。头戴僧帽,宝相庄严,他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轻的拂拨开了我正对面的柳树的枝叶。探头看过来。他看上去像60多岁的样子,胡须有20厘米长。看到他的下巴有点短,圆圆的脸。印象深刻。
他指着我面前地上的问我:“你认不认识这四个字?”
我随着他的示意,低头一看,在我前面不远处,地上有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刻着四个字:阿弥陀佛。
我对这位僧人说:“认识啊,阿弥陀佛。”
那个僧人说:“你头顶有一条缝。”然后,他就退了出去。虽然我不知道这头上有条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感觉很欣喜。
他放下柳枝,转身离去。我站起身,忙追了出去,他在右前方不远处,大概十几步的地方,脱掉袈裟。盘腿而坐,我看到他身材非常高大精壮,心里不由得对他的身材非常吃惊。我原来以为他是一位老人。
我坐在他一侧,问他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能不能为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他看了我笑了笑说:“应该不会很多。”
我随即问了第二个问题:“我家中很多亲人,都身患疾病。我能不能把他们治好?”
这位僧人随即回答说:“这个应该可以。”
然后他站起身。开始打扫卫生。用拖布扫帚打扫卫生,在旁边有一个非常精致的,竹子扎成的,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茅棚框架,茅棚还未曾搭建好,只有一个竹子的框架,但也比较清楚,我赶忙帮他一起打扫卫生。
“阿弥陀佛”,意蕴深远
“阿弥陀佛”是佛号,是祝愿,是醒钟……
心无旁骛地唱一声佛号,可以醒自性,可以醒十方内外的众生。
封闭式的修行,只适合已经开悟之人。他们貌似将与世隔绝,实则念通众生。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甚至是混沌之人,需要智高德厚之人的唤醒和引领。当我们真正醒过来了,才知道自己毫无根基,亦需要时时拂尘。
梦中两问,前者以“我”为主体,虽然好似慈悲为怀,却是贪妄在心;后者以“家人”为主体,貌似有私,却是“我”之外的人。
一生待人、做事,莫想我做了多少,我有多少,我付出了多少,我能……
只须想着,谁需要什么,而我能给出什么……
作者简介:
红尘闲云,传统作家,字水,号闲云,别号醉,作品以哲学内容为主,出版作品有《醒园深处》《醒园幽音》《溯源一》《溯源二》。
“一念相通,十方同距”和“念念生境”是闲云最主要的哲学理念,她强调人要“怀着审美的意愿面对世上的一切,怀着感恩的心回报所有”,她坚信心怀美好必将与美好相遇。
祝朋友们智高德厚,喜乐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