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引 言
很多币友驻扎在币圈,即便在熊市也坚持不退场的原因,用两个字来概括即为:「信仰」。
然而,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的币友而言,信仰≈没赚到。
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为什么别人靠着信仰赚到了钱,而我们却没有?信仰的究竟是什么?
下面将通过本文,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
01
FoMO
首先要说说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源于社交控们担心错过朋友圈等精彩内容的焦虑,继而发展到了我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简而言之,即为「害怕错过」。
有一大票人驻扎在币圈是因为FoMO的关系,生怕错过了有一个风口,相信这其中也有你我。
因FoMO而进入币圈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进而又患上了信仰的病,就坏透了。
在各种山寨币爆发的时期,你一定有投过各种听上去很不错的币种,并且在牛市里紧握住这些币,将它们当做是梦想通向财富自由的通行证。
而渐渐地,你发现,在翻脸不认人的熊市里,这些曾经的「通行证」正在变得一文不值。
于是坚持着坚持着,这些币多数终于破发了,而你我也无缘无故的走向了财富自由的反面。在被套牢的困境面前,有人割肉离场,而剩下来的大多数的梦想,也都变成了夹杂了些许调侃口味的「信仰」。
如果你我都是因为FoMO而开启了这段旅程,那么我们此刻确实可以「骄傲」的说一句:从牛市到熊市,从梦想到信仰,我终于一样都没错过了。
然而关于这里的信仰,只能说是一种「企图得救」的愿望而已。
02
信仰,也被成为了诱因的力量
这里将「信仰」的问题暂且一放,先看下面这个问题。
有许多误会是受限于我们对于生活的常识性认知。举个例子,比如:开车时系安全带会更加安全。
乍看之下,这是符合我们的常识性认知的。然而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是:安全带的设计导致了更多的车祸发生。
由于设备提升了驾驶时的安全指数,司机的安全驾驶意识反而降低了,导致了更多起车祸的发生。诚然,在车辆中的死亡人数因为安全带的设置而减少了许多,但没有安全带保护的路人则伤亡则大幅增多。
安全带看似是一个积极的「工具」,却无形中带来了效果恶劣的「副作用」。与前文中所提到的「信仰」完全如出一辙,成全了诱因的力量。
回到「信仰」的问题上来。
传统对于信仰的定义是虔诚的、专一的,信仰是需要被坚守、不可轻易舍弃的。
然而当我们真的将信仰用在区块链、币圈这些领域时,即便保有十足的信心与憧憬,也难以在这两者之间划等号的原因,也在于此。
归根结底,通证的流通是一桩买卖。在「买卖」的方法论与德行上,可以存在信仰,而在买卖的对象上则不存在,因为每一桩交易的背后,实际上只是买家与卖家在购买与变现自己预期的价格而已。
在熊市中,即便是真刀真枪的实干家团队都是九死一生,更何况那些成天喊着「做事情」的团队们。
真正的信仰不在于此。
03
相知之后才有相信
大部分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人们会对诱因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然而经济学家不同于众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无时无刻不恪守原理。
由上面这段引言可以看出,经济学家有别于一般人之处在于:他们建立了一套可以「无时无刻不恪守的原理」。
如果对一个不了解区块链的小白说:“区块链无需信任。这句话你信吗?”
正常的反应大抵是无论信与不信,首先都需要做到了解,不然便成了「打诳语」。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无言建立的「无时无刻不恪守的原理」。
在区块链和币圈的世界里,我想也是如此。没有某一项产品是值得一成不变从一而终的去信仰的。唯一的信仰只出在自己的脚下,出在自己的实践当中。
所以为什么别人的「信仰」赚了钱,而我们的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