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广告不是沟通,是宣传。
175、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
176、宣传,就是通过操纵表述,来形成流行看法,从而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巧。
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对“原理”的探讨,都是要去找到我们要做的事最深层的作用机理。人们不断追逐新知识,各个学科也在不断在进步,而人们无法分辨,学术上的大部分“进步”,都是“伪进步”,是搞学术的人,为了搞出一些“新学问”,而制造出来的学术垃圾,主要的价值,就是帮助伪学术家哗众取宠,欺世盗名,误人子弟,谋财害时间。
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要从该学科的奠基人那里学起,要从该应用学科的底层基础学科学起。
广告学的基础学科是传播学,发端于战争动员的政治宣传,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就是写了一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双发宣传组织和技巧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奠定了宗师地位。
近三十年,广告学与大众传播和宣传的本质渐行渐远,发展出各种“精准沟通”的理论。这就是走向了断蹊僻径。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精准沟通”,就没有用了。
没有用的原因,前面说了,广告是针对无意识的药丸,一旦有意识,就失去了作用。关于“无意识药丸”,在二三十年代就有理论,叫“魔弹论”、“皮下注射理论”,魔弹是什么?是一炮轰,一炮就轰平了。皮下注射呢,是扎针,你给他扎一针,有什么好沟通的呢?沟通成本太高了,扎一针就行了。
沟通的成本不光是对宣传者高,对受众也高。人家需要沟通的生活多着呢,你每个兜售商品的都要去跟人家沟通一番,人家有那么多时间吗?你最好什么也别沟通,一、二、三,买单!这家大家都利索。所以你搞品牌别费那么多功夫,也别费别人的功夫。
拉斯韦尔对宣传有一个最准确的定义:
宣传,从最广泛的含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对这个定义,我想再调整一下,把它改成三段:
宣传,就是通过操纵表述,来形成流行看法,从而影响人们的行动的技巧。
这个定义,就可以解释前面我们讲的那些案例了。
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他通过操纵表述——送礼就送脑白金,形成了流行看法——送礼就送脑白金,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动——送脑白金。
“怕上火,喝王老吉。”他通过操纵表述——怕上火,喝王老吉,形成了流行看法——怕上火,喝王老吉。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喝王老吉。
这就是原理,就是作用机理。这两件事,送礼就送脑白金;怕上火,喝王老吉;都不能再往下沟通,再往下聊,就把天聊死了。不能再讨论为什么要送脑白金,也不能再讨论为什么要喝王老吉。断言、重复、传染,工作已经结束了,再说什么都是多余。
前面的定义里,我们把宣传分了三段: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前苏联把宣传细分为宣传和鼓动,这样分出来把鼓动强调一下也是可以的。不过,宣传本身就包含了鼓动,没有鼓动,就不是宣传。很多广告,自己自娱自乐了把他,最后没有鼓动消费者购买,所以不成功。你要是实在没词儿,你就加一句:“快来吧!”也好过没有。
这时候,伦理问题来了,很多朋友看了不高兴了,人们看到真相的时候一样总是不高兴的——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这些词儿让人看了多么不舒服啊!
其实没关系,消费者也不是随便给你欺负的。事实上,消费者愿意让你帮助他形成看法,影响他的行动,只要是对他有利的就行,省得他自己研究,他也没时间跟你沟通。这是品牌的原理,品牌的作用机理。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了:
品牌是企业为了赢得顾客的反复选择,所以给顾客惩罚自己的机会,而制造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
你走进西贝莜面村,菜单上写着:“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这就是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有的菜图片右上角还有一个大大的icon——“必点”,这也是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你的行动就是点4菜呗。你建议被“操纵”吗?要是不“操纵”你,菜单设计上对你不做任何影响,服务员坐下来,跟你一道菜一道菜的精准沟通,你愿不愿意?
宣传降低双方的成本。品牌的机制,就是不好吃下次你不来了,为了你再来,我自己会努力。西贝把这个机制再向顾客倾斜——不好吃不要钱!你说那道菜不好吃,哪道就端走不要钱,让你的风险直接降到0。
这就扯平了吧。
由于人们的这点矫情,宣传总是被与党派私利、偏见等相联系,如果一个人被称为“宣传家”,恐怕他就没法赢得人们的信任。所以,“宣传”这个词慢慢的就被弃之不用了,变成公关、广告、推广什么的,后来,说“广告人”,人家也不信,又改成“沟通”了。
可是,广告需要人“信”吗?
你做一个调研问卷,问题是:
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请问你信不信?
A、信 B、不信
你试试多少人会选A,多少人会选B。
在和某知名保健品企业合作的时候,我和他们的高管有一个分歧,就是“消费者信不信保健品”,他们说连续九年的调研问卷都显示中国消费者不相信保健品有用,所以保健品不能建立品牌。我一听就知道是个调研问卷设计问题:
请问您是否相信保健品有用?
A、信 B、不信
这个选“信”的人恐怕比王老吉还少。但是,人们对保健品实际上是高关注度的,道听途说什么东西好使都要找来吃一吃。
这就是“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区别。无意识才是真的,是“致良知”,有意识就有偏颇,掺杂很多乱七八糟的影响在里面。
我们再做一个调研:
请问你信不信广告?
A、信 B、不信
要是有人填“信”才怪!
事实是,没有任何人能不受广告的影响,没有任何人不依靠广告形成看法和行动。这就是原理,就是本质。
回到我们的口号话题,从口号的角度,来看看希拉里的两次大选。
第一次参选,民主党内选举就被奥巴马淘汰了。奥巴马有一个强有力的口号:“Change! we can believe in.”简称就一个词儿:“Change!”Change,变革,就是他的标签,走哪儿都贴脑门上。这就是宣传,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
希拉里呢?第一次和奥巴马竞选时,我真不记得她的口号是什么,只记得她说奥巴马只做过参议院,没有行政经验。她这是“竞争”,不是“宣传”。
第二次参选,和特朗普,特朗普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希拉里的口号是“一起更强大”(Stronger Together)。希拉里的口号,“内涵”太深,包含了太多内容,需要仔细沟通,好像一篇演说的标题,需要你听完全文,而且好多东西你不懂。特朗普呢,就简单得多,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美国现在不如以前强大了,都是奥巴马希拉里们搞坏的,选我,我能让美国重新强大起来。特朗普要干什么,他说得很极端,但是很清楚。希拉里呢,继续当年批奥巴马的话题,当年她说奥巴马只做过参议院没经验,今天她继续说特朗普没搞过政治没经验,大谈自己如何在奥巴马总统身边参与了多少国家大事。
1960年,媒介学宗师,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是这样评述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竞选辩论的:
在三场辩论后,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评论文章说:
“目前,新闻界趋于说,尼克松先生在上两场辩论中占了上风,在第一场辩论中表现不佳。麦克卢汉教授则认为,尼克松先生听上去把话说得越来越明白,以过分华丽的辞藻去捍卫自己的观点和原则,这些做法不适合电视媒介。肯尼迪先生相当鲜明的应答是一个错误,但他仍然表现出接近电视英雄的形象……麦克卢汉教授认为,肯尼迪先生略微领先。”
在尘埃落定之后,麦克卢汉评述说:
“凡是明白显示自己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外貌,都不适合电视媒介。只要同时看上去像教师、医生、企业家或十来种其他职业的人,都是适合电视媒介的人。当电视推出的人看上去可以明确划归哪一种确定的职业时——尼克松先生就是这样的,电视观众就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填补了。观众对这样的电视形象感到不舒服,他就会不安地说:‘这家伙总有一点不对劲吧?’”
噫!这两段话,把尼克松换成希拉里,把肯尼迪换成特朗普,可以在报纸上再等一遍。这就是历史经验。我也想不到特朗普会赢了希拉里,就像希拉里没想到,特朗普自己也没想到。但是正是希拉里的清晰,让观众感到她总有一点不对劲。宣传展现出来的东西要少,要鲜明,要浅薄,不能入戏太深。
最近报道希拉里要出新书《何以致败》,按照出版社的说法,希拉里经历一场“存在愤怒、性别歧视、跌宕起伏、奇幻转折”的选战,遭遇了“一名无视所有规则的对手”,其间还出现“俄罗斯干涉选举”。《何以致败》是一部个人化的作品,也是一个民主受威胁的“警世故事”。
非也!希拉里应该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是一个宣传故事。
奥巴马是宣传的天才,第二次竞选,他承诺的变革大家没看见,质疑很多,他打出口号“Forward!”前进!不跟你讨论,不跟你废话。在俄亥俄州选情危殆的时候,他的口号最精彩,没有之一:“Ohio!I need your help!”俄亥俄!我需要你的帮助!这个口号太本质了,直接伸手就要!俄亥俄回应了他的求救,他赢得了俄亥俄。
俄亥俄的案例特别本质,你甚至不需要给理由,就把你要什么,你要大家做什么,直接说出来。做不做人家自己去想。让别人自己做判断,自己做决定,不要入戏太深,啰里八嗦360度全方位沟通,这也是一种尊重。
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也是口号的绝世高手,第一次竞选,他面对的是刚刚赢得海湾战争的老布什,他一句口号:"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是经济!就把老布什的赫赫战功搞得一钱不值,只做了一届就被克林顿撵下台了。
克林顿、奥巴马,都是宣传大师。在他们的竞选案例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宣传的原理——操纵表述,形成看法,影响行动。宣传才是营销传播的真理,要回到传播学的源头——宣传。所以,当有人说“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时候,我也想呵斥他一声:“笨蛋!是宣传!”It's propaganda!Stupid!
经营,可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宣传问题,一个是信誉问题。宣传,是把客人吸引来;信誉,是像我们的口号那样去做,兑现承诺,把活干好。其他的,都可以假定为废动作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