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我们终于到了这个有这“三国故里”、“包拯故乡”、“淮军摇篮”美称的合肥大地。气温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据说这个世界正是这里每年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火车到站,检查东西,有秩序地下车,一个个拖着行李箱的样子,很帅很拉风,我们穿过地下走廊,走向出口,又一次的绿色通道,终于抵达,接我们的辅导员已经在等待了,本以为就到了,结果后面还有漫长的大巴之旅。
大巴走过的地方从安徽的北边一直到南边,一直以为安徽属于北方地区,来到这里才知道它是一个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复杂的地方,长江以南就到了江南,和南方的水乡城市有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一道道曲曲折折的河流,不同的是比江南多了几座山,大巴车疾驰而过,满眼的绿色,满目的水汽,原来一畦方田是这样的,那些在书本上知道的就这样转换成眼前的美景。
我们要去的是黄山市,古时候称为徽州,也是如今“安徽省”中“徽”的出处,路过的“安庆”应该是“安”的来源。黄山市是一座新城市,应该有27年的历史,是从1987年被重新命名为黄山市的。至今有很多人都喜欢叫这里“古徽州”,相比黄山市,我也喜欢古徽州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文化底蕴深厚。
一路上,辅导员讲解了很多关于安徽、合肥,以及黄山市的历史。我们戏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发现名人很多,很多故事。
合肥处于战略要冲,史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魏吴逐鹿,在合肥纷战32年之久。公元215年,东吴主帅孙权攻打合肥,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精锐挫败东吴十万大军,孙权策马跃过西津桥,落荒而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形象地描写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我们知道了,原来以少胜多的战役除了曹袁官渡之战,孙曹赤壁之战,孙刘夷陵之战还有这样一个孙曹合肥之战。
……
一路上,大脑被填充了很多东西,后来我们来到今天要去的地方~徽州艺术博物馆,才知道基本上辅导员所讲也是我们这几天可能涉及的一些徽文化。
整个早上都在大巴中度过。
徽州艺术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徽国书院,我们就在徽国书院门口举行了我们此次研学的开营仪式,从进门我们就听到击鼓的声音,顿时所有人都开始肃然起敬,经历了授旗、唱班歌、代表发言、老师致辞、旅行团老总、宣誓等仪式,我们的研学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是的,仪式,在这样特殊的时刻。
第一站:徽州艺术博物馆,应该是徽州微雕博物馆,砖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并称为“徽州四雕”,跟着辅导员首先了解的不是微雕,而是他通过一个思维导图给我们介绍了徽州的历史,天下徽商,徽州科技,徽州建筑,徽州名人,最后说到徽州艺术,就开始带着我们参观了这个艺术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古人的许多作品。
很多时候我们看这个东西都觉得巧夺天工,觉得美不胜收,觉得不可思议,无法去想象古人的心灵手巧和睿智,无法想象一个人怎样把手上那把刀使用的那样游刃有余,那些摆放在博物馆的艺术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他刻画了那个时代标志性的人物和事物。
敬仰和钦佩根本不足以表达孩子们的心情,我也是一样,当第二堂课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雕刻的时候,才更加体会到一幅作品的来之不易和所需要付出的精力、技术,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们雕刻了两个字,体会到雕刻的难,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我们不是为了成为雕刻家,无需因为自己不会雕刻而伤身,但所有的“工作”都会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更好地看待自己所遭遇的学习,自己未来遇见的工作。
如同晚上我们看到黄梅戏一样,不需要有所“建树”,但童年应该是丰富的,打开嗓子去唱一唱,走上舞台去学一学,亦会是一种收获。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听源远流长的徽文化,唱 通俗易懂的黄梅戏,看外婆家隔壁的酱油坊……
童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