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贼骤骤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卑微的起点,那不是你一生平庸的理由,也不是你没有出类拔萃的借口!—— 题记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你见过最平庸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数最多的回答是:
我见过最平庸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可能性,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混迹于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最煎熬的日子。
扎心的描述切中了很多人的痛处。不知会有多少人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状态,在麻木中将自己的人生过得黯淡无光,一塌糊涂,那是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也不是没有想过改变这样的状态,也曾心怀希望斗志昂扬地奋进过一段时间,只是意志最终没能抵得住时间的消磨,终究还是回到了从前的状态,有一天没一天地继续混日子。
偶尔的萎靡不振或许有情可原,但长时间的浑浑噩噩,只会将斗志消磨殆尽,把自己拖进无力回天的境地。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居无定所,收入微薄,每天都不得不在精打细算中委屈过活。什么未来可期,什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什么只要足够自律,就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你。类似的大道理听得多了,早就失去了鸡血的功用。
于是选择了躺平,选择了得过且过,选择了原谅自己所有的缺点和劣根性,开始将平淡是真,顺其自然作为粉饰自己平庸和无为的遮羞布。
平淡是真其实最不应该成为个人不思进取的借口。没错,每个人都有选择平淡、闲适生活的权利,但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究竟是他内心真实的向往,还是自己懒于奋斗、自甘堕落的虚妄说辞。
这样的判定没有人会知晓,只有他自己内心最清楚。他可以选择缄默不语,亦可以选择狡辩。但是,当他有了家庭,有了爱人和孩子,自己的父母也在逐渐老去,再不能给予他更多的荫护和支持,却需要他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他所能展示出来的呵护与关怀显得捉襟见肘的时候,或许再无反驳的证据和借口。
不要总说:仅仅是为了生存,我就已经用尽了全力。又或者:我用尽了全力,却依然过着一无所获的人生。
总说自己已经用尽了全力,这样的说辞大都只是个人的主观意识,都是自认为。而主观意识往往具有欺骗性,跟客观评价相去甚远。
所谓的用尽全力,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是平常无奇的稍作努力,不值得诉苦,更不值得称颂。谁都可以假装很努力,但生活不会陪他演戏。
终日在迷茫和颓废中挣扎的人,究竟还要逃避多久才肯承认,人生中最不堪的不是身处逆境无法自拔,不是一败涂地,而是终日想得太多而付出得太少。
就这么一直颓靡慵懒下去,日子在觅不得方向,看不到希望的境况下百无聊赖地重复着。开始习惯命运的编排,却忘记了自己本身也是一份力量,眼下捉襟见肘、不堪重负的生活本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
没有人愿意过困顿不堪、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生活,但很大一部分人恰恰就每日生活在这样的状态里。
一些人在内心感慨叹息:这本不是我的意愿,我内心的希冀是希望有一份醉心的事业,有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潇洒体贴的丈夫,有聪明伶俐的孩子,有满意的住房和出行方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保障。
既然内心的渴望如此之多,为何却要背道而驰地去忍受令自己厌恶的生活?选择意味着要付出,要改变,要让自己配得上内心的希冀与渴望。
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谁都渴望拥有令自己满意、让别人艳羡的生活,却鲜少有人能为自己满意的生活豁出命来去拼搏、去奋斗,努力让其变为现实。往往稍微吃些苦头就叫苦不迭,迅速打起了退堂鼓。最终结果便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煎熬之中,终于将自己熬成了平庸和失败的注脚。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自己的平庸,却羞于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全力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可我们就这么一辈子呵!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十年光景,我们愿意终日迷失在柴米油盐中,得过且过地虚度光阴,也不愿奋发图强去给自己谋划一个美好的未来。这该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中岛敦曾在《山月记》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敢下苦功夫琢磨自己,害怕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却还存有一丝希冀,便不肯与瓦砾为伍。
或许,我们暂时还无法成为人人羡慕、仰望的珠玉,但也要努力使自己跟那些不求上进,自甘平庸的瓦砾区别开来,以期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有些人叹息着说:现在再跟我谈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已泥足深陷,无以为靠。
不。我们还有尊严!
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却不能失去代表着灵魂最后防线的尊严。
尊严犹在,希望犹在!
当残酷的现状将我们折磨得疲惫不堪,当命运的老拳一次又一次将我们击倒在地,我们要做的不是以弱者的姿态匍匐在地,祈求它的怜悯,而是应该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勇敢反击!
生命究竟是一场勇敢的救赎,还是持久的荒废,取决于我们的决定。
要么,向现状屈服;要么,向现状宣战。
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