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加拌面是我称心的午餐,咸妈是反对的,只好每天晚餐为我炒两个菜补充营养,头天便会问我想吃啥?随性的话当然是红烧肉。这只是随性而已,每天吃红烧肉当然不现实,一是难做,费工夫,二是身体不容我吃太多肥肉。
退而求其次,点的最多是豆腐。幸好黄豆做出来的豆腐还不算高级食物,穷人也吃得起,还能做肥肉的替身,也算好。
爱吃豆腐的人多,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白丁。
“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这是苏东坡的诗句,酥就是豆腐。
东坡极喜食豆腐,他在湖北黄州为官时,经常亲自做豆腐,并精心烹制,用味醇色美的豆腐菜招待亲朋好友,友人食了赞不绝口,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豆腐”。
我最喜欢的文人梁实秋先生爱吃豆腐,只是不似苏东坡那样会做,他有一篇《豆腐》文章,写尽了豆腐美味,他最喜欢的是香椿拌豆腐。他还比较喜欢吃的豆腐有:烧豆腐、小葱凉拌豆腐、黄瓜拌豆腐、鸡扒豆腐、锅塌豆腐、老豆腐、炸豆腐、蚝油豆腐、罗汉豆腐、冻豆腐。
看梁先生的文章是要流口水的。梁先生是大文豪,天南海北哪里没去过,楼堂馆所哪里没吃过。而我,如蚁之徒,只是吃市豆腐厂的豆腐长大的,机器压切出来,边长十公分,厚不过三公分的四方块豆腐,价格从两角一块已涨到六角一块。
做法是家常豆腐,豆腐改刀成薄片,入油锅煎成两面焦黄,起锅,辣椒去籽切滚刀,大蒜头切片,辣椒和大蒜头入油锅爆炒,放少许盐让辣椒入味,再倒入豆腐翻炒,自然还要放入盐、生抽、老抽、鸡精、料酒等等,百吃不厌。
后来去乡下吃过有“香味”的豆腐,才知道豆腐还有这样好吃的,都是跟砖头一样厚厚的,赛阳豆腐是代表,这是工艺上的区别。
吃法上虽没有梁先生那样尝遍天下鲜,在酒桌上也遇见过几回。其中麻婆豆腐是九江的特色菜,大小餐饮店都有,无非是烧豆腐掺肉末和豆瓣。再有长沙臭豆腐,我没去过长沙,不知道长沙臭豆腐的原汁原味,九江随处都有长沙臭豆腐售卖摊位,没感觉特别特殊,只是颜色黑点,市豆腐厂也有做臭豆腐干,如今根本变样,没臭味。西一路口的“爷爷的土钵菜”店里的长沙臭豆腐吃过两次,倒是很吸引我,色香具有,外焦里嫩,佐以盘子边的蘸料更鲜。其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吃豆腐,酿豆腐,俏西海店里一道菜,象牙白的豆腐滑嫩爽口,豆腐内里藏有一坨肉腐,香得很。
市豆腐厂从辉煌走向没落,被小豆腐作坊打得不堪一击,销售点挤在两个昏暗的窄门脸里,几位老人坚守着。我也还在坚持着买,只为信任,因为小作坊的卫生不敢苟同。
现在好了,有口福了,我家附近开了一家豆腐作坊,品色齐全,乡下人的手工工艺。酒香不怕巷子深,没过多时,豆腐作坊人气十足,每天早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这就是国人的劣根性,不会排队,大家都怀着买不到的焦虑之心往前挤,文明丢到千里之外,这些多是中老年人所为。
茅盾在《子夜》里写着:“你不要慌,我同女人是规规矩矩的,不揩油,不吃豆腐。”豆腐虽好吃,可这样的豆腐是万万不能吃的。
201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