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同意教近代物理课,心里虽然有点突突,总体还是有数的。虽然也十几年没碰了,但毕竟本科学过一遍,来美国之后又上了一遍,又有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协助。狭义相对论是有点抽象,但原子物理基本上只是趟一下前人的足迹。所以,课很成功。
近代物理的成功导致我又接受了教量子力学的请求。这门课我可是三十年前修的了。本科毕业后再也没有碰过。而且,网络上适用资源也指数速度减少(跟当代物理资源相比)。
然而,借着本科课程和毕业论文烙下的理解和记忆片段,加上暑假执着地逐字逐句啃课本和一道一道做习题,我硬是把量子力学也扒回到了能给本科生讲课的程度。期中期末考题用的都是别的学校同事出的题,而且期末考题我并没有答案。所以当我把我自己做的期末考试题让J看,并收到“做的很好”的反馈时,我超级开心,信心继续增长。
学生对我的信心也同比持续增长。下学期,三个学生申请了跟我修数理方法课。另两个学生申请跟我做本科科研——量子信息。
数理方法我自己本科都没修过。这门课涉及的数学内容很广泛并且要在物理语境下讨论它们的使用。而且,不难预见,网络上的资源更加稀少。咨询了各方好友,网络也挖了个差不多底朝天,我终于定下了合适的大纲。接下来,又将是一页一页地啃书本、做题。
此时的我已经天不怕地不怕了,只要大概给我一个假期,我可以准备好教任何一门本科阶段物理课。
在准备和讲这些课的时候,我自己也收获了巨量的数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这个体量和增长速度,几乎可以和本科阶段的我相比。对知识获得新的理解的喜悦,以及有人和你讨论和分享这种喜悦的加倍喜悦,让付出的时间和(脑力)劳动都格外值得。
一直跟着我上课的几个学生,也逐渐成了我的朋友。上课之余,大家讨论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的游戏,和对历史政治人文的看法。大家一起去吃冰激淋,甚至一起八卦。
期末即将结束,寒假就要来了。明年,一个崭新的春季学期,继续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