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父分别给安,静,本每人一粒千年莲花种子,时值冬季,天空飘着雪花,本把种子埋在了雪地里.....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开土地,并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心怀愿想,搬来厚厚的书本,选出最好的花盆,用了最好的花土,在温暖的房间里,小心的种下了种子,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可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安在拿到种子的那一刻,想,我有一颗种子了,并把种子放在了贴身的布袋里,安在一次去集市买东西时,看见卖莲藕的人,他拿着种子向卖藕人打听着什么,在此前后,安都在从容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春天来了,安把种子种在池塘的一角,安静地等待,不久种子发芽了……终于在一个盛夏的清晨,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第一次读这本绘本是在两年前,一个意义深远的故事,一页页素雅安静的画幅,让我充满了喜爱和遐想,在这之间,每一次读它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最近脑海中老是想起这本书的情节,有种很强烈的感受,书中的千年种子,正像是上天恩赐给我的孩子啊,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又时常扮演 着本和静角色。
就在三年前,对于孩子的概念,我是浑浑噩噩的,什么儿童观,什么儿童的需要,发展,从未有过考虑,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过,做过什么,就一味的用自己从父母身上,周围人身上吸收到的,自认为还很无私的爱去对待孩子。我还清晰的记得,女儿在学前班,有一道我认为她该会做的,很简单的,但她确实不会做的加减题,我就用老师一样的不耐烦的,有情绪的口气,靠嘴巴讲了半天,结果女儿仍然一脸的迷茫,我心里的那个恼火,自然而然就窜了出来,各种功利心,对比,评判,指责……那个样子就像急功近利的本,看不见种子发芽就愤怒的摔断锄头。每次女儿的试卷发下来,不是关心接纳孩子的感受,而是先去拿她和别人去比较,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标榜,把那些本来就很扎眼的红色叉号变成更加锋利的针,刺进孩子的心里,而自己还觉得那是她应该承受的后果,谁让她不努力呢?当然,这样简单粗暴的模式造就了后来女儿和我的疏远,甚至撒谎,对学习失去兴趣,彻底成了了墙头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又时常是个悉心照料型妈妈,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都是按照我的内在需求,经由我来控制。包办,代替,评判,家常便饭似的用偏执的爱拿走对孩子的尊重和属于她的自由,就像静,虽然很珍惜他的种子,把最好的花盆,最好的养料,最好的温度都给了种子,但是却忽略了种子作为种子的基本需要,阳光和氧气!
绘本的出现为我的心灵开了一扇窗,它化为一缕阳光唤醒了藏在我心中的那粒爱的种子,让我看见了安,看见了爱的另一种方式和境界,但是当只看见表面照不进内心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是软塌塌的,你就觉得这个东西真好,但是它的好你又没有领略多少,虽然我会疯一般的买绘本,给孩子读绘本,给身边人推荐绘本,但现在想想那都是趋于最表面的,最肤浅的行为而已。就如读了《生气汤》佩服,赞赏霍斯妈妈的智慧与幽默,但当我遇见孩子歇斯底里时,或是内心无比焦虑,陷进孩子的情绪漩涡里挣扎,愤怒。或是宁愿憋出内伤,也要让自己看上去平和,总之那是一种拧巴的感觉。如今遇见很多良师益友,她们让我对孩子,对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是的,孩子不是白纸,空罐子,宠物,他是一粒种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有着独一无二的成长密码,他虽经我而来,却非因我而来,他应该有他专属的人生轨迹,我们能做的仅仅是给他一个能够生长的,适合它的环境,至于它是小草还是大树都是刚刚好的,都值得我们带着爱静静等待,就像安,怀揣美好,从容无为,静等花开。
透过孩子,深深觉得,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才刚开始起步,麻木的神经刚刚有了些许的知觉,会去思考审视,会去怀疑觉察,继而放下,继而全然接受颠覆。常常有种呼吸的痛,但我知道,那是积攒了三十多年的病疾,置之不理,后果堪忧。为了生命的美好,我要和我的小种子一起发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