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第一份工作的第三年。
几乎是从一进入公司至今,我都没有停止过,掀桌子不干了的念头。
总是嚷嚷着要辞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却总有突发事件让我一直在体制内兜兜转转。
你之所以不改变,是因为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刚开始的头两年,多问我一句喜欢做什么,我还真回答不上来,想法总是抓不住一个立马可操作的。活着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年前,期盼时间快点走,当自身客观因素终结时,给自己自由的选择机会,不管不顾的去做喜欢的事情。
但我似乎真的太天真了!
所有的选择都有成本,所有的改变都有代价,而我,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当漫天飞舞的网课,线下课程等等,这些需要我花费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去学习的,时间精力还好说,钱啊!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作三年的我其实并没有考虑到,现阶段我是否有足够的存款去支持我自我提升,去支持我想要“不管不顾做自己”的生活基础。
我得先生存,才能生活。
所谓斜杠青年,也得有个本职工作做为支持,斜杠才得以落地。
所以我成天幻想自己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现阶段支撑的力量还不够,付出的努力也不够。
当才华还支撑不起梦想的时候,我该做点什么呢?
赚钱!赚钱!赚钱!
立足本职工作,为自己的随心所欲打下基础!
尝试一个“最小可运行产品”
先打磨出一个最小的产品项目,通过失错,快速更新自己。
过去的九月份,我尝试了做一次线上分享会,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绘画生长路径,很开心朋友们来听,我也知道了原来一次线上分享会需要做那么多准备,从顺理框架到逐字稿,不断推翻重来,不断打磨。原来我认为的要等到绘画技巧再精进的时候再去分享,其实通过分享所得到的收获是更大的,且更具市场的考验。
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之后,我更加坚信自己手绘这条发展之路,我曾经义正严辞的告诉男票:我一定要把这个兴趣做成事业,成为职业。是的,这个梦想对我来说很狂野,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可能并不起眼,因为已经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做的很好。
“什么时候上路都不晚,关键你得先走出第一步呀!”
打造“两小时生活圈”
《颠覆平庸》里彭小六提出打造“两小时生活圈”的概念,对于在四线城市生活的我,简直立马给自己画了个属于我的“两小时生活圈”!就像小六写的“安逸的生活在三线城市,但是信息和知识却和一线城市保持同频率,这真是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机会和环境呀。”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机遇改变一生,成为古典老师说的“超级个体”,成为极少数人,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