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症

我们都希望与人为善,不想做自私自利的「坏人」。但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答应他人的请求,过后却陷入纠结、后悔和自责?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非常忙碌,一直在为别人做事,感到心累却说不出口?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想「为什么他不愿意为我做这件事?换做是我,绝对会一口答应」?你是否总是在心怀不满的时候选择冷战,而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生气的原因?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并且为你带来了纠结、怨恨、压抑的情绪,那就请你一定要把这场音频听到最后。因为这些都是取悦症的典型症状。作者把这种病命名为「The Disease to Please」,直译过来也就是「取悦于人的病」。

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称为一种病呢?因为当好人一旦超出了限度,其代价将远远大于回报。

第一,为人太好,反而可能让别人利用我们的好心好意,而有取悦症的人往往被善心蒙蔽了眼睛,无法看破他人正在利用自己。

第二,取悦症会让人竭力避免冲突,但这样也逃避了自己的消极情感,患者会不断牺牲自己去满足他人的需求,最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第三,一味的取悦会让人际关系不再真实,患者很难与他人交心,却会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感激和报答。一旦心理失去平衡,他们就很容易爆发,最终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灭。

你看,无论是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是人际关系的角度,取悦于人都显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认为自己不过是个热衷于让别人开心、为别人做事的好人而已。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本书的精华内容,帮助你进一步了解取悦症。

首先,取悦症有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 其次,取悦症来自于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并且它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最后,取悦症有可以治愈的方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取悦症的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

在取悦行为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第一,一套有关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概念;第二,取悦上瘾的强迫行为;第三,对消极情感的恐惧和逃避。它们就像一个三角形,相辅相成,三条边共同构成了取悦症。

先来看第一种「认知型」好人。这类人的根源问题在于抱有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自我强加的规则以及逻辑错误。当我们的三观被这些有缺陷的思维方式污染之后呢,对于事实的加工处理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不少「认知型」好人觉得,只要当好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喜爱,保护自己免受刻薄、拒绝、愤怒和冲突之害。所以当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种想法真是又可爱又善良啊!可惜的是,这样的逻辑就像小孩子的幻想一样不切实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人就是会拒绝你,对你发怒,对你刻薄。这和你是否取悦他们无关。固执地以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自己好,这就是「认知型」好人的错误逻辑。

如果我们再深入「认知型」好人的思维,会发现在他们的认知中,存在着很多的「应该」。

比如: 「他人应该永远喜欢我、认可我,因为我一直在很努力地讨他们欢心。」 「他人应该永远不抛弃我,因为我一直很努力地让他们离不开我。」 「他人应该永远不生我的气,因为我在竭尽全力地避免跟他们冲突、争执或对抗。」

正是这些一厢情愿的思维,让「认知型」好人拼命用自己的好去换取他人的「应该」。而当他人并没有履行那个「应该」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一定是自己不够好,从而对自己更加严厉苛求。除非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否则他们永远也逃不出这个恶性循环。

第二种是「习惯型」好人,他们可以被称为「取悦瘾君子」。因为他们对取悦所赢来的好处已经达到了上瘾的程度。

有一类人特别容易成为「习惯型」好人,那就是「好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通过取悦父母来获得赞美,逃避批评和拒绝,并且尝到了甜头。所以长大后仍旧沉迷于取悦他人,以此换取爱和认可。这样的人也经常会陷入痛苦又甜蜜的虐恋,并纵容伴侣对自己的虐待。

想要赢得他人的喜欢和信赖,是我们的天性,再自然不过。但「习惯型」好人和正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得到的认可和喜爱从来都存不住。不管今天赢得了多少认可和喜爱,都会迅速消耗,到了明天,他们会再次变得不安,继续寻求别人的爱和认可。任何批评都会抵消过去一切认同感和被爱的感觉,让他们变得不安。就像一个瘾君子,一次又一次地犯瘾,总是在渴求中挣扎。但在我们的社会中,认可和赞同只是偶尔发生的事件,即使对一个人心怀尊敬,也没有人会每天都把他称赞一遍。所以「习惯型」好人的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他们也只好永远用取悦来尝试换取自己渴求的认同和爱。

第三种是「情感逃避型」好人。他们很容易对愤怒、敌视、冲突、抗拒等负面情绪感到不安和恐惧,并且用逃避来解决。而逃避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用取悦和讨好消除对方可能产生的怒气和攻击性。他们不仅避开别人的消极情感,也极力消除自己的愤怒和负面情绪。

这类取悦症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和他人的负面情绪,甚至认为它们一律都是有害的。所以在别人还没抬起手来的时候,他们就先把脸颊送上去,还带着一个微笑,以此造成别人的负罪感,从而强迫他们消除愤怒。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引发愤怒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只是一味地其乐融融。这种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要么是愤怒的爆发,要么是对方的疏远和离开。

「情感逃避型」好人尤其会在亲密关系中力不从心,因为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需要一起面对和解决冲突,需要沟通和展现真实自我。「情感逃避型」好人总是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让彼此不受伤害,但长期来看,这会让那些希望与他们加强亲密关系的人心怀怨恨,产生反效果。

每个取悦症患者都可能同时具备上面的两条甚至三条特征。不过好消息是,这相辅相成的三条边,只要能够改变其中一条,就可以促进另外两条的改变。只要任何一条不再成立,取悦三角形就会倒塌。所以取悦症的治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下一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们是如何逐渐建立起这个三角形的,也就可以为破坏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并非天生就是取悦者。无论哪一种取悦,都是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习惯性策略。只不过,这些策略都是错误的。但这样的错误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并非因为愚蠢。相反,取悦症患者往往是在大量的经验中发现,这些策略可以在短期内让自己舒适,才会反复采用它,直到它成为固定模式。

书中提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因为童年时代的家庭问题,导致他们学会了取悦。比如一个小女孩,为了不被酗酒的父亲打,养成了无论怎样被骂都笑脸相迎的习惯,并发现这个方法真的可以避免暴力,于是长大后她也一味地取悦男人来避免被伤害;再比如一位患者,小的时候因为身材肥胖,受到周围孩子们的嘲笑,为了让大家不至于因为身材讨厌自己,她就只能事事委屈成全,想让大家因为自己的性格做好朋友。他们在这些经历中不断被强化训练,直到坚定地相信取悦他人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心理中的奖赏机制,能得到奖赏的行为会被不断强化,而且极难消失。

奖赏,除了赞许、表扬和喜爱之外,往往还以另一种隐藏形式存在,那就是「负强化」。负强化是指,如果一种行为可以暂时缓解痛苦或者停止不愉快的体验, 那么它得到的强化甚至比正面奖赏还要强烈,而且更难被忘记。

有一个「白门实验」,验证了负强化对动物的效果。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把一个箱子分成两半,中间放了一个小白鼠可以通过的白色的门,也就是白门。然后他们把小白鼠放在箱子的其中一半。科学家发现,当小白鼠穿过白门到另一半可以吃到奶酪时,它会记住穿过白门就会有好事发生。但如果小白鼠在它所在的一半箱子里受到电击,然后发现穿过白门就可以停止痛苦的电击,那它对于白门的印象和记忆时间都比正面奖赏要强烈很多。当奶酪和电击都停止时,想穿过白门去吃奶酪的小白鼠在几次尝试未果后就会放弃,但想要穿过白门逃避电击的小白鼠,即使电击停止,让它想要穿过白门的恐惧也会持续非常久。这说明逃避负面体验,也就是负强化的影响,要比正面奖赏可怕而持久得多。

这正是取悦症在许多人身上的表现。对拒绝、反对、冲突和对抗的恐惧以及对伤害他人的恐惧,即使还没有发生,也会让体验过它的人继续逃避,而始终不敢停下来思考他们是否可能还有一种更好、更有效的应对方法。在千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取悦这种方法虽然一时有效,长期来看却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重新选择一种更有效的策略,更正自己长久以来被训练出来的固定思维习惯,才是治愈取悦症的良药。

有的人可能会问,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我们的取悦行为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受到奖励,那为什么强化效果却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不是像小白鼠那样逐渐消失呢?其实这正是人们会对取悦行为上瘾的原因。在小白鼠实验中,奶酪和电击一旦消失就不会再出现,所以小白鼠最后还是会忘记白门。但我们的取悦行为,即使大多数时候没有得到回应,却可以偶尔换来奖赏。这种随机而不可预测的奖赏才是最可怕的,它被称为「赌博程序」,老虎机正是采用这种机制,才会让赌徒欲罢不能。

科学家做了另一个实验来验证这种成瘾的本质。他们找来了两只鸽子,给每只鸽子一个可以按的控制杆。其中一号鸽子按下控制杆时,每次都可以掉下一颗食物。在鸽子形成习惯后,科学家突然停掉了食物,一号鸽子按了一阵子,发现食物不再掉下,仅仅一分钟后就从控制杆旁边走开了。

而二号鸽子就比较倒霉了,当它按下控制杆时,食物奖赏是随机出现的。可能按了 5 次都没有食物,而第 6 次、第 7 次都掉下了食物,然后按 20 次都再没有食物,第 28 次却掉下了食物。当科学家完全停掉食物供应后,这只可怜的鸽子直到精疲力竭,都还在不断按下控制杆,因为它完全无法预测什么时候还会随机掉下食物。

这个实验表明,间歇、随机的奖赏,可以导致上瘾行为。无论是鸽子还是人,都对「下一次奖赏就可以出现」的希望或者机会上瘾了。

而我们的取悦行为,会偶尔让我们得到认可、赞扬,也会随机让我们成功逃避负面体验。这就是取悦如此容易让人上瘾的原因。通过这个鸽子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喜欢讨好他人的倾向,是如何恶化成为强迫性的成瘾模式,让我们变得几乎没有选择,甚至无法控制的。尤其那些幼年时代父母情绪阴晴不定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取悦的习惯。

好了,我们已经介绍了取悦症的类型和成因。不知道你是否在自己或者朋友的身上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地方呢?在书中,作者提供了许多非常棒的理论来帮助取悦症患者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下面就来介绍几个。

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型好人」,老是觉得自己或者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可以尝试把这些强制性的「应该」「必须」「一定要」从自己的思维中清除,试着把它们变成一种灵活的偏好,为你的意愿留下回旋的余地。比如,你可能认为「我对他一直都是好言好语,他也不应该对我生气或者大喊大叫。」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当别人不这样选择时,你会觉得非常沮丧、失望、自责。

从今往后,你可以试着这样想: 「我对他一直都是好言好语,所以我也希望他可以温柔对待我,而不是对我大喊大叫。」 「我更喜欢当我对别人好时,他们能够开心地感谢我。」 「我希望自己送朋友生日礼物后,他们也能回赠,那会让我很开心。」

你发现其中的区别了吗?首先,当我们把「必须」「应该」换成「我更喜欢……」「我希望……」等描述时,我们就承认了这些结果只不过是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它们并不是别人必须承担的义务,也不会因为我们做了某件事,就会百分之百实现。同时,我们也没有否认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大方地承认它,甚至把这些话直接告诉对方。经过这样的沟通过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愿望很好地传达给了别人,也更容易实现了。

如果你是一个对取悦上瘾的「习惯型」好人,那就要戒掉自己的认可瘾。如果一直习惯性地想要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和赞许,那你最终就会像上瘾的二号鸽子一样,不断按下控制杆,直到自己精疲力竭。想想你对他人的评价吧,大多数时候感谢、钦佩、认可和喜爱并不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即使你是这样的人,别人也未必。所以你最好停下来,别再白费力气,追求那些表现在外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用他人的认可和赞许行为来证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最重要而持久的认可就是你对自己的认可,培养这种心态才是每个人的第一要务。

如果你是一个「情感逃避型」好人,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那些消极情绪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愤怒就像一个开关,要么冷静理智,丝毫看不到烦躁的迹象,要么疯狂爆发勃然大怒。事实上,愤怒可以细分为几个程度,它是逐渐升级的,所以适度表现愤怒并不意味着攻击和失控。就好比坐地铁的时候,有人不小心踩在了你的脚上,你是拼命忍受最后勃然大怒呢,还是先拍拍他警告说「你踩到我的脚了」呢?显然后一种逐渐升级的策略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承认愤怒并恰当地表达愤怒,就是治愈这类取悦症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经常大发雷霆,激烈争吵,导致孩子对于愤怒极其抵触,并且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不满情绪和与人之间的冲突。为此,作者分析了冲突的三个层次,来教我们建设性地解决分歧。

冲突的第一个层次仅限于行为本身。比如吃完饭后不洗碗、没打招呼就用了别人的东西、赴约时迟到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引起我们的不满情绪。之后冲突会升级到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跟价值观、原则、规则有关的冲突。它往往体现了我们对关系抱有的期望,比如希望对方按时赴约,希望公平分担家务。但是,一旦指责开始针对人身,冲突就升级到了最危险的第三个层次,跟个性、心态、动机和人格有关的冲突。比如「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就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层次的冲突对人们的关系是具有破坏性的。

健康的、有建设性的冲突,应该始终被控制在前两个层次中,尤其是第二个层次,意味着双方就关系的原则表达各自的需求,最终达成和解。它能减少未来产生同样的争论,比如因为洗碗产生的争论,如果解决得很好,就可以消除拖地、买菜等类似家务的分配问题。学会去适度地表达愤怒,然后积极解决冲突,是一直逃避负面体验的取悦者需要的训练。

治疗取悦症,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坏人吗?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我想对你说,不做好人也没关系。

「好人」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而平面的定义,甚至在大部分情境中,我们都用它来中和贬义。我们会经常说,「我知道他是个好人,但是……」,这个「但是」后面可往往不是什么好话。拒绝别人的时候,也会给对方发「好人卡」。事实上,好人这个概念对取悦者来说,只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保护措施,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做好人,不兴风作浪,就能避免不愉快的经历,避免被拒绝、被孤立。坚信当好人具有无上的保护力量,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根本行不通。你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但世界上也一定会有人不喜欢你——也许恰恰就是因为你太好了。如果你一直坚信当好人能保护自己,那当痛苦和伤害来临时,你很可能就会陷入自责和沮丧当中。只有纠正取悦三角形中的一个边,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正视自己价值,甩掉取悦包袱的人。我们可以不做好人,而是做一个有个性、有原则、快乐自信的善良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取悦症已经十分严重,希望能够系统治疗的话,建议你购买原书进行详细阅读。在这本书的最后,附有一个为期 21 天的治疗方案,每一天都有一个小任务,并且有非常详细的实践指导,可以帮你一步步逐渐纠正造成取悦症的想法和做事习惯。



过几天,我突然想到,怎么这么像直男跪舔渣女,生怕说的每句话让女神不开心,女神回个微笑,自己能偷着乐半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