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事情,的确是有一点不遗余力。基本都处于全身投入的状态。起源还是疫情之下,经济收入断崖式的下跌让人产生的惊恐。
2月份的直播。快速的拉起来了200个主播。但是物流瘫痪发不出货。停顿。
3月转战京东芬香。从日入1.99元到1600元,快速冲刺到了芬香的头部合伙人。这是我整年度,最辛苦的日子。是跌倒在尘埃里的挣扎和反扑。曾经有10天的时间,很怀疑人生和自己,折磨到每天只睡3-4个小时。12岁的儿子第1次问我,妈妈,你是不是方法做错了,或者什么地方有问题。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有一个小的管道收入,就是每个月的菜金。
6月多加了一个利润项目abm,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起来自己的小团队。也有一个5位数的稳定收入。
做这两个项目,起源于我的好朋友,中国民宿女王。基于对她的信任,也一直有心愿和她一起学习,玩一把。一尝夙愿。
10月份的时候,儿子第2次问我,妈妈,我看到你今年好累很辛苦。你达到目标了吗?
从日收入1.99元那天起,我告诉儿子,妈妈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做到月入3-5万,10个月的时间月入6-10万。显然,我并没有达到目标。
是我不够努力吗?不是。
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很糟糕吗?有一部分原因是。
是我的方向和方法出问题了吗?这一次,我认真的停下来了,仔细的思考。
我把2020年称之为,40+再出发的第2次创业。相比年轻时的创业而言,现在会来的更高效,更短平快,更有方法,更精准。但是我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①我的90%的精力和时间,依旧是赚取工作收入,或者叫主动收入。如果我停了下来,收入会对应的锐减。
②工作收入,在年轻的时候是可以以此为主,但是对于40+的人绝对不是。我们已经没有很好的体力,和太多的时间,用时间来换收益。而且我还没有见过通过工作,发家致富的人。想要财务自由绝对不是靠主动收入。
我的被动收入这一版太短了。而人生的下半场,一定要这个收入不断的增加或者有持续累积才可以。我有人脉,经验,资源,我应该用这个来实现几何倍增,而不是还用体力和时间,去换收益。
所以我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可以持续拿到未来,一直有持续被动收益的事情。
那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儿子给我建议,哪里舒服,你就往哪里走走。我回了一趟老家。
记忆里美食的味道,想起来就流口水的各种好吃,非常抚慰肠胃,和每一个孤单的细胞。当然最疗愈的,还是亲情。大哥每天带着我到处溜达吃喝,看天看地带斗嘴。两个星期的时间真的很舒服。我和大哥组成讨债小分队,去要了我们家的陈年老债,各种玩花招,各种谋划(下一次专门写一个篇章,肥兄胖妹的追债之路)非常轻松的度过了一段美好时间。
在这个8线的小城市里,我观察着已经财务自由的这群人,他们的特点。我的初中同学居然成为了当地的首富,鼎鼎大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我经常嘲笑的慵懒公务员的大哥,手里也有数套房子。我的表妹,一个全职妈妈,但是手里也握了很多套房子。
我发现,无一例外的,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没有人是通过工作拿到了超额的收入,而是,他们都是最早的买了房子,然后通过房子的不断置换,至少实现了在当地财务自由。
然后我开始审视身边的人。哪些人生活的状态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哪些人在疫情之下,逆风飞扬。哪一个人的状态,是我想活成的样子。
第1个长谈的对象,是米粒丫丫。中国文旅首席。按说旅游业在疫情之下几近灰飞烟灭,可是她还是天天全世界各处飞,无比放飞自我。和她几次长谈,她给了我几个信息。
①我没有资产收益。我的存款和现金,并没有为我带来更多的收益。资产的配置是有问题的。让钱生钱的部分,收益太少,需要提升。
方法,比如,是可以投资他的文旅项目。比如他的青年旅馆,年回报率可以做到40%以上。6个月回本。这个收益,投入一次,就可以拿10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回报。
这个发现其实让我有一点醍醐灌顶。
②这个年纪的自己其实经验更好,方法更多,资金更强,人脉更广,的确不应该做,用时间换收益的事情。我应该找到某一个点,学会运用杠杆。我要停下来思考,而不是继续做什么。
第2个长谈的对象,是我芬香的队友。一个月薪4位数的小姑娘,个性乖张,经常在正经和不正经之间切换。
为什么找她,是我发现,她居然在广州买房了。而且两个月的时间,就上涨了35万。同时还开了两家民宿。她为什么能做到?她发生了什么?恰好,我去年也购置了一套公寓做民宿,这个月要收房运营。我找她好好审问一下。
这一问,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她讲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推荐了我二套书,一个课程,一个人,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