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我相。但「无我相」是什么呢?与「无我相」相比,我们更熟悉「无我」的语境。我们常说,「忘我的工作」,指的是工作得太认真,以致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许可以更加清晰的看看「无我相」。
「我」是各种因缘汇聚。一个人的身份可以是儿子,也可以是父亲,还可以是职员、会员、爱好者和发烧友,等等。这些都是因缘吧。然而,若因此说「无我」是指「我」不存在,我认为值得商榷。因缘虽然会随时变化,但不能说不存在。要看如何去理解。
我目前是这么理解的:
因缘的每一刻状态都是不同的,这些状态都是一个个相。因而是不可执着的。要如何才能做到不执着呢?如果心里老想着,「我要不执着,我要不执着」,不仅原来的执着没放掉,心里反而多了一个想着「不执着」的执着。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一种方法,就是前文所说的「忘」。以忘我达至无我。如何才能忘?如果心里老是想着忘忘忘,恭喜你,你会记得更牢固。唯一的方法就是专心于事,以致于忘记。
这里会涉及到「空」的概念。专注而忘我,我并非不复存在。就像千里之外的某只蚂蚁,很大概率上,你和它不会发生任何交集,它对你来说便是无他,但它却又真实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有和无共存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空」。
于是,无我相,也便是认识到「我为空」。空不是无,更不是虚无。无论无我,还是忘我,都有一个专注的指向,这个指向的具体的事,可称为愿心。
从这个意义上,般若智慧不是看空、了却等等的小聪明,还是要落在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