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是继大刘之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得雨果奖。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这本书也很早就买来,一直没看~
今天翻开之后,被作者细致到位的环境和人物描写吸引住,因为很短所以很快就读完,而最近在学习写作,所以跟以往读书的角度又有了不同,这一次特别关注作者写的精彩的一些片段。
比如她描写第三空间嘈杂的步行街和人们生活,是这样写的:“食客围着塑料桌子,埋头在酸辣粉的热气腾腾中,饿虎扑食一般,白色整齐遮住了脸。油炸的香味弥漫,货摊上的酸枣和核桃堆成山,腊肉在头顶摇摆。”
非常的形象,一下子我在脑海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市井夜市画面。
作为对比,描写第一空间的街道她是这样写的:“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些鲜亮的绿色。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
同样是步行街,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就跃然纸上,闭上眼睛你似乎都能呼吸到第一空间的柳树的清香,感受到生活在第一空间里的人们的惬意。
写作,应该是可以用最朴实无华的词汇就可以描述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而这些感受也不需要作者的说教,写出来即是景象,不论是环境还是人物,这才是写作的基本功。
另外说回这本书,其实科幻的部分很少,只是科幻构架了可以折叠和翻转的城市以及生活在这三个空间的不同阶级的人群,用以折射现实的北京阶级。
这是非常写实的手法,现实生活本来就是阶级严重分化的!我们这些老百姓屁民们真的没办法想象那些第一阶层的人们的生活。而文章里描述的无人超市,无人工厂,机器人饭店等等其实在我们身边已经存在了,机器人成本的降低,AI的发展真的会带来大批量的人类事业,或许到那个时候,政府也会采取将人分类分区份工作,甚至减少清醒时间的做法。
不必恐慌,其实不管你生活在第几空间,哪个阶层,活着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你需要做的都只是过好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