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这些年来,很少回老家,老家留守的大多数人都是老人和没有条件到城里就读的小孩。每次回老家,目光所至之处到处都是空置的房子零星的路人。人迹罕至的村落就像是经历战火的无人区,一草一木都传递出难以描述的衰败感。仅有的老人以一种不被察觉的速度离去,每次和老家人通话说着谁谁又去世时,总是有一种难以掩饰的伤感,因为那些人都是自己成长的见证。只可惜人和人之间都是见一面就少一面,最开始是自己的亲人,再后来是身边的邻居和老人。
近乡情更怯,这种感受在当初自己读初高中时非常明显。每次从家里去学校,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世界,而从学校回到家里又像是进入另一个世界,这种不适感在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时尤为明显,总觉得有些别扭,自己仿佛存活于两个世界的夹层,努力呼吸适应两种节奏。那个时候毕竟年少,能很快适应两种感觉,但是每一次回到家,自己一个人坐在屋里会短暂怔怔看着屋顶,总觉得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但是,很快调整呼吸明白这是自己真实所处的环境。短暂不适后带来的舒适感突然转换,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父母亲人,在这里自己完全自由。
后来到了更大的城市生活,自己不知怎么回事,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在夜里惊醒,而短暂回到老家的假期,自己睡得格外安心踏实,那个时候才真正懂得“心安之处是吾乡”。
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身份转变,身上的担子也重了几分。常年在外漂泊,即使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总是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即视感,到处都是无法安放的寂寞。只有要回家时,心里才会有短暂的安宁。春节里我和妻带着一家人和塞满后备箱的物什在冬季的晨雾里归乡,成为人生中为数不多有幸福感和仪式感的时刻之一。
没有回家的春节不是春节。我和妻一直这么觉得。
再后来,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我彻底沦为一颗浮萍,在哪里也找不到归宿感,而我自己成为整个家的支柱,家里大事小事都需要我来拿主意处理。在哪里我都觉得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能和家里人在一起,让他们有依靠。
回到这首诗,作者被贬岭南数年与家里音讯隔绝,就在渡过汉江离家越来越近时,心里却忐忑起来。世事变迁,光阴流转。不知道家乡状况如何,家里的人是否安好。偶尔遇到家乡来的人,也不敢和他们打招呼,询问家乡的情况。
我曾不止一次的在文章里写道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这或许是一种自我催眠,一种自我宽慰,一种对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
我们并不排斥真相,只是比起别人告诉我们,我们更希望自己证实真相。
即使是一件事情,自己经历和别人口诉传达完全是两种心境。
说到归乡的情绪,不得不提另外一首诗。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和《渡汉江》比起来,用词用语更为直白,其表达的意思估计连刚学诗的小朋友也明白。可是这首诗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手法却全然不同。
如果说《渡汉江》是从自我角度为主表达近乡情怯的复杂情感,那么《回乡偶书》就是从侧面烘托对比描写自己在世事变迁回乡后的万千心绪,其心境更加悲凉无奈。
很小时候就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我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头发鬓角已经花白。一群小朋友看到我却不认识我,还笑着问我客官从哪里来。
你本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离开时故乡两岸青山相送,归来时却无人相识,还以为我是外乡人,好像故乡也不欢迎我,忘记了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家人。其心境不可为不凄凉。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时刻,可能那些背井离乡甚至因为特殊原因有家不能归的人来说更有体会。
就像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描绘的那种与故乡人故乡事在光阴变换与时过境迁中发散的疏远感,明明想亲近却越发遥远。
《回乡偶书》有两首诗,写的都是这种归乡中的百转心绪,其二中贺知章先生是这么说的。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两首诗同样使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含蓄的表达出归乡中情绪的波动,无一例外的都表达出时移世易强烈对比的伤感凄凉。相比其一,其二传达的情感朦胧又直白,但是前后心绪的落差对比不是一般的大,而是相当的大。如果说其一诗人觉得还情有可原,毕竟小孩子不认识我也正常。其二中作者的心境却又往凄凉深处递进一层。他说离开家乡的年岁很多,这些年经历的人和事也把我的心情消磨了很多。只有这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以前一样荡起层层绿波。
其二中老贺几乎没有提到一个家乡的人,但是最后两句却无不在表达出:原来很多事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呀,而我归乡的意义又在那里呢。
老贺内心最初也不是这样的凄清的,他的《咏柳》画面清新得就像整个春天一样: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男人至死是少年,至死皆浪漫。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矮(高)大(小)紧(松)在给许巍写的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说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无间道Ⅲ》里陈道明有句台词: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却改变不了事情。
其实故乡的心胸一直没变,改变我们归乡心境的都是事。我们经历了事,故乡却像一个宽容慈爱的父母亲一样接纳我们,在他们眼里你分明就是那个背起行囊的少年呀。他想叫住你,却不愿束缚你。现在你回来了。
他站在门前说:你回来了。
你低低回应:嗯,我回来了。
p.s关于渡汉江的作者,并没有定论。我们姑且不去管他,只是享受这种心绪即可。
渡汉江
———唐.宋之问/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被贬岭南后和家乡的书信也断绝了,经历无数的冬天和春天,现在终于可以回乡了。渡过汉江离家越来越近,心情却复杂纠结起来,不敢向家乡的客人打听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