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
——吉姆•布罗齐纳
他的孤独的单亲父亲,最大的财富是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他承诺每晚给女儿朗读经典,给予她超越寻常孩子的生命的丰富。长大后女儿用文字记录了这段传奇的成长故事,将父女情深和对书的挚爱传递出去。这位伟大的父亲就是吉姆•布罗齐纳,《为爱朗读》一书作者的父亲。
很久以前就听过《为爱朗读》这本书,最近刚好读到这本书,这真不愧是一部在经典共读中写就的父女情书。看了爱丽丝父亲为书作的序,充满了感动,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能够做到3218天一天不落的为女儿读书,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这期间,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坚持了将近九年。为了将计划坚持下去,有时他们在半夜十二点开始读书,有时在凌晨痛苦地开始。可是,他们俩谁也没有抱怨过。决心要做的事情,绝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妨碍。这样的坚持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反观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在班里倡导阅读,在家长会上一次次地给学生家长强调阅读有多么多么重要,坚持阅读有多大多大的好处,一次次给家长说榜样作用,让家长陪着孩子读,和孩子一起成长。可是,换个角色,作为一位家长,自己究竟做得怎么样呢?家里的绘本倒是不少,也经常会给孩子买书,甚至在小区的书房为孩子办理阅读卡让孩子有机会看到更有趣更好玩更新的绘本,可是,经常以没有时间或者精力不足作为推辞而不去坚持阅读。即便是到书房阅读了,也没有全身心投入为孩子读故事。好在通过断断续续的阅读,孩子已经有了阅读的意识,非常愿意让我给她讲故事,但我却经常是回到家里磨磨蹭蹭,等和孩子吃过晚餐、洗漱结束后,通常已经很晚了,为了不影响孩子第二天上幼儿园,有时只好和孩子讨价还价,“妈妈,我要讲这些书。”经常是孩子手里抱着一大堆绘本请我给她讲,而我总是说:“今天太晚了,就一本,最多三本。”或者有时候索性不给孩子讲了。不说提醒孩子去看书,反倒是有时候拒绝孩子为她读书的要求,甚至有时候“偷工减料”。前段时间,幼儿园刚刚为孩子发了一本故事书《兽医》,孩子还挺喜欢看的,第一次看就让我一连讲了三遍。前几天晚上,孩子又要为她讲故事,可是我看看时间,已经十点了。“太晚了,今天咱们就不讲故事了吧!”谁知道孩子硬是要听故事,“讨价还价”一番之后,终于决定只讲一遍《兽医》,为了“节约”时间,我就开始“偷工减料”,每一页的文字随便挑一句来读,谁知道,讲到其中的一页,我说:“小马撞到了栏杆上。”孩子大声地叫到:“妈妈,你没有讲‘小马跳得不够高,重重地撞在了栏杆上。’”顿时,我既为孩子能记得故事情节和具体的语言而感到惊喜,又为自己对待自己最爱的女儿都“偷工减料”而感到汗颜。不禁深深自责,作为家长,你用心了吗?
再反观自己的阅读历程就更汗颜了。俗话说,言传身教,作为父母,我们的行为往往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得是什么样的人。我不禁扪心自问,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这样的人吗?你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了吗?读书计划不是没有做过,可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笔记从书架上拿出来又放回去,始终没动过几个字,买来的书从书架上拿到床头,再从床头拿回书架,每次总是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当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想要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时,才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可是,阅读这件事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细雨洒落下地,短暂的润泽之后或许什么都没有留下,但只有当嫩绿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里冒出来时,我们才记得雨的光临。”薛瑞萍老师的这句话如此准确生动地说出了阅读对于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如别人所说,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里都藏着你曾经读过的书吧。这样说来,作为父母,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优秀一点,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那就得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了。再次扪心自问,作为家长,你努力了吗?作为自己,你努力了吗?
吉姆•布罗齐纳在为女儿的书《为爱朗读》的序言中是这样说的,“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经在有些事情上投入太多。但做父母的永远都不会说:‘我觉得在孩子小时候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多了。’”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在成为最好的父母之前,先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