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交易这一行,入行越做越好,因此能力的获得是需要时间来堆砌的。当然,入行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则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金融交易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博弈,前提是你需要投入巨大时间和精力,就培养能力而言,范例和经验比知识和理论更为重要。
当一切坏消息都“贴现”到股价中后,那么就会出现股价对利空“麻木”的特征。具体来讲,有哪些股价“麻木”的特征呢?第一,利空不跌,或者是破位后马上收回来,以至于形成“空头陷阱”;第二,成交量非常低迷,股价地位震荡;第三,大众一致看跌,等等。行情在绝望中诞生,这个绝望并非某一个人的绝望,也不是某一批人的绝望,而是绝大多数人的绝望。投机客关注市场情绪,投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投资者注重估值,而估值与风险偏好,也就是情绪密切相关。
一切证券的价格都处于波动之中,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处于变动之中,它们的盈利能力并不完全稳定。因此,任何金融交易,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都需要面对风险。但是,倘若交易者能够选择恰当的标的,同事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那么盈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可以将风险看作是潜在的成本,而亏损是实际的成本。无本获利在金融交易近乎是不可能的。亏损的交易是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够控制的不是从不亏损,而是让盈利能够超过亏损。怕亏损的心理如何去掉呢?在市场中交易久了,你就会对亏损变得迟钝和麻木。
模拟交易不应该超过数月的时间,学习的过程中尽量以小额真实账户为主。模拟交易持续半年以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模拟交易不涉及滑移价差[1]和市场流动性;第二,模拟交易不会折射出交易者情绪的影响,自然就无法诊断出交易心里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提高了。
在维科夫看来,交易者除了关注基本面之外,还需要关注大盘、主力和技术面。
维科夫发现无论是大资金操作者还是散户,他们都倾向于放任亏损扩大。就算资金规模大了许多倍,也难以克服这种倾向(就我自己而言,当亏损的时候,认为这是震荡,震荡之后可能会有大的上涨。当越跌越多时,不忍亏本卖,就想等回本,而回本之后,又想等涨了在卖。)。
就技术面而言,大盘与大势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技术上的超买[2]或者超卖[2]态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会决定股价接下来的波动方向。
超买和超卖应该与趋势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如果股价在均线上方,那么主要采用超卖指标作为买入点;如果股价在均线下方,那么主要采用超买指标作为卖出点或者做空点。超买和超卖属于局部信息,体现了波段;均线与股价的位置关系属于全局信息,体现了趋势。
所有成功,不管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都是因为符合了某种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可能是因为自觉,也可能是碰巧。
股票投资中,应该有明确的停损规则,这样能保证小亏。真正的赢家都是小亏大赚。
每一波金融泡沫和恐慌崩盘都表明了趋势跟踪的优势。而停损则是趋势的重要原则之一。
当他进场时,会设定一个幅度为2个点的初始停损。另外,他会选择活跃品种进行操作,这些个股成交量很大,波动幅度也很大。他的交易规模维持在200股左右,平均幅度基本能够完全覆盖2个点的亏损和佣金成本。了解股票佣金的比例,计算以年金方式加仓,停损比例设为多少可以覆盖跌幅和佣金?
顺势加仓和顺势建仓,你如何看待两者?
投机者必须能够识别和把握热门板块,如果不能从热门板块中挣钱,那么投机者就不要指望能够从股市中挣到钱。
价值投资如何与趋势跟踪结合起来?公司与估值分析如何与均线结合起来使用?
图表是不是完全不能够预测股市的动向?当然不是!那么预测是否是图表最主要的功能呢?在我看来,图表的首要作用是管理仓位,其次才是预判。
整体而言,庄家与大众的操作是相反的。
驱动面、基本面如何与行为面、技术面结合起来,心理面这个桥梁不可忽视。
道氏理论认为市场存在三个层次的波动:第一个层次是持续数年的主要运动,一般称之为牛市或者熊市;第二个层次是30日到60日的次级折返运动;第三个层次是日内杂波。
道氏理论的核心在于分析趋势,海龟理论的核心在于跟随趋势。真正顺势而为的可能还是后者。
-
滑移价差就是实际买价高于(或实际卖价低于)预期水平的差额。滑移价差发生的原因,大致上有两种:一是市场价格变动迅捷,使得最近成交价格(通常也是交易者预期的成交价格)与真正行情之间脱节;另一个是买卖报价之间的差价拉得很开。交易者希望按照买进报价买进,或按照卖出报价卖出是比较理想的。不幸的是,实际情况通常相反,使一笔交易在起跑线上就先吃亏。以单笔交易来看,滑移价差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但长期累积的结果就很惊人了,甚至成为交易盈亏的关键。 ↩
-
x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4%B9%B0%E8%B6%85%E5%8D%96/8038296?fr=aladd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