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文人口中的北京
更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江湖
是隐士居处 是故事起源 是心之向往
久居深圳 对比了去过的不算太多的城市
深圳最舒服 城市现代化 高科技 方便快捷新
深圳最没有灵魂 没有文化底蕴 房价高的可怕
多得是一周工作八十个小时的发际线堪忧的年轻人 大多时候 步履匆忙 眼神呆滞
每天有人逃离 每天有人涌入 这是座城市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在定以上,深圳是完美的城市。
北京
对北京的向往,来自于从小读书老师口中的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北大的所在地。小时候,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能次次语文数学考满分,将来清华北大就能任我挑选,那时候最大的烦恼就是以后我该去清华还是北大呢?怎么办?我爸妈都在南方,南方有什么大学可以和清华北大媲美吗?如果没有的话,那我还是去北京吧。可以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可以去香山观红叶,去北海划小鸭子形状的船,故宫博物院倾听历史的声音,跟胡同口的大爷大妈侃大山。十年后高考成绩告诉我,你与这些的距离是那200多分的差距,卒!
对北京的第二印象,是还没出高考成绩的时候,喜欢的人去了北京,后来留在了北京。从此北京除了大学、香山、北海、故宫和四合院,还多了一个人的牵挂。那时候我经常想他在北京哪个位置做着什么事?他喝豆汁儿吗?和我在南方喝的豆浆味道的差别在哪?他又喝酒了吗?喝醉了是谁送他回家呢?他有想过我吗?我一直挺想他的。于是八年过去了,我还是没去北京喝豆汁,看他醉酒后如何回家以及问他有没有想我。
第三个印象是来自书中的北京。北京官方的介绍是这样的。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内顶尖电影学院、音乐学院,文人汇集,艺术与奇葩并进,摇滚、热血、梦想让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热血沸腾,奔赴于此,思考自己的月亮与六便士,寻找属于自己的月光。
嗯,这些专有名词的介绍,不太能吸引我,真正吸引我的是隐藏在这些官方称谓下人和这些人在创造的故事。
这些故事我还在看别人创造,自己还未能参与其中,还没有太多资格去说去议论。看的故事也还不够,心中有些许肿胀,想要深入其中,想要参与在内,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北京故事,等到哪天我心中的肿胀恢复平静,我也许才能才能客观的看待我对北京的向往。和清华北大、焦圈豆汁、文人艺术以及他无关,如果我那时依然还说我爱北京,那就是真爱吧?谁知道呢,静待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