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回程。长亭接短亭。
结构顺畅,流转圆润,遣词用句又相当简洁明了,是这首词给我最深的印象。
首句就很动人。“平林漠漠烟如织”,一下子感觉就出来了。“平林”指平地上的一片树林。“漠漠”可以有许多意思,表示寂静无声,也表示密布、布满,也可以传递一种迷茫的心情。
几种意思组合在一起,既写出林子的宽广绵延,又烘托出环境的寂静和人心的迷茫失落。
何况“漠”又是三点水的偏旁,因此总不免让人想到林中烟雾迷蒙。随后便极自然地引出“烟如织”这三个字,浑然天成。
而“织”这个字又是用得极好的,用织物来突显烟的密。而我仍觉得这个“织”里有心情。丝线纵横交叉形成的既柔且韧的织物,像不像走不出、撕不烂的愁思的网?
写完了林子,写寒山。“寒山一带伤心碧” 中的“伤心”一词,我原以为就是字面的意思,今天查一下才知道在方言里还可表示“极其,甚”。不管哪一个,也都是富含情绪的形容词,都是这个远眺之人的感慨。
后面两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把镜头由远拉近,从宛若衣带的碧色山脉过渡到天空的夜色,从而很流畅地转换到了近处的高楼以及楼上的人。
我非常喜欢“暝色入高楼”这一句,尤其是“入”字。原本渐暗的天色和高楼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但用了这个“入”就像将暮色化作了一股气钻入楼里,有一个渐进的动作,随后楼上的人感受到了天之将晚,妙极。
第二段里好多个字都有不同版本,比如“玉阶”作“玉梯”,“回程”作“归程”,“接”作“连”或“更”。
用了“玉阶”,就让人觉得“有人楼上愁”说的是个女子。
不管男子还是女子了。总之这个人在楼上,一个人孤单地站着。“空”是心里的感觉,也是现实中等不到的结果。
他/她站着的时候,就见到在暮色中,鸟儿们快速飞向自己的巢。“宿鸟”已经有归巢栖息的意思,又用“归飞”,进一步加强语气,再着一“急”字,思归之心甚切。
但这份心愿却实现不了。不知道回去的路在哪里(若是女子,便很可能是盼夫归;若是男子,则是自己盼回乡)。回去(归来)的路那么长,长亭接着短亭,仿佛永远也走不完。
所以这个人,就好像永远只能“空伫立”——一切等待都是徒然。
这首词究竟是不是李白的作品,至今仍有争议,但大多倾向认为是的。我们姑且一信吧。
今天开始看《全唐五代词》。先读宋代词最鼎盛的样子,再回溯而游来到它发源的时刻,接触到一首首略显生涩和笨拙的作品,感觉很奇妙。
文学和人一样,诞生之初总是笨笨呆呆的,后来越来越壮实,越来越圆融,成熟的样子有时让你忘了他最初的模样。
但若在某一天回过头去看——像翻阅自己小时候的相片——那张稚童的脸,竟然叫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