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无入而不自得
——事实与看法哪个重要?
前些日子《猜火车》的文章推出、接了几个案例。出于隐私,不方便透露。大意都是如同《猜火车》影片中所呈现的:
“我是烂人”“你这样做没意义”“你就是个很差的人”“你不行”“我做什么都是错”……
这些负面的评价和负面的情绪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近段时间,公司注册、项目推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好心、热心朋友提供各种一件支持,最常见和最热心的建议是:
“你还是应该做熟悉的行业、人脉资源多、好上手、不容易亏钱”
“这个东西挺好的、特别好,但你跨行不容易,落地难、不好说”
“咱们都是普通人、安安稳稳找个工作麽最好,当老板要操心很多事、太累,你看今年倒了多少公司”
都是热心的朋友、真诚关心的建议。善待每个提供意见和看法的人,至少、不是自己人,意见都不会提。意见只是因人角度、立场不同,而不同。
麦克斯维尔.马尔茨(一位知名的整容专家)曾经分享过他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当我宣布成为一名整形医生的时候,有人说我的愿望不会实现,因为我家里穷。是的,我的母亲是很穷,这是事实。但说我永远不能成为一名整形医生、这是一种看法。后来又有人对我说,我不可能在德国读研究生,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不可能在纽约挂牌营业,靠自己从事整形医学事业是不可能的。而这些事情,最后我都做到了,因为我始终提醒自己:所有这些“不可能”,都只是看法,而非事实。
这也许就是马尔茨控制内心强大的秘密所在: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就必须把看法和事实分开、真实情况和放大的障碍分离开。然后把我们的反应和行动牢牢的只建立在事实和真实情况上、而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上。
回到之前的案例:
“你这样做没意义”“你就是个很差的人”“你不行”这是别人的看法
“我是烂人”“我做什么都是错”这是基于别人的看法而形成的反应
应该怎么做呢?
回到事实和真实的状态:
什么事情、什么样的过程、出现了什么结果、导致这样的看法。
看法和评价本身不重要,回到事情、事情的真实情况怎样。事情结果不好、也只有两种情况:
一,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或者严格说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即没有错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人。
二,事情因为一个过程管理疏忽导致结果偏差,修正事情即可。
阳明心学的老大王守仁(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会试、落榜;第二次参加、再度落榜。一些跟他一样几年没有考上的学子深感沮丧,都以寒窗十载却屡屡落第为耻。王守仁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不动心”通俗的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为何会以不得第为耻?有自己的上进成分、更多的也是世俗的绑架和看法——寒窗十载、得第是个被认可的成功,“不得第”就跟现在常听到的“这人大学白上了”“书白读了”一样的世俗价值流绑架。
北大卖猪肉的陆步轩、现在身价过亿、把一头猪从养殖、屠宰、销售做成了北大版教科书,还开了大学、专门教授这些。
北大当年邀请陆步轩回校做创业分享演讲的时候,陆步轩台上几度哽咽、第一句话就是“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这种心路历程,和“不得第”为耻,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懂。
“不动心”在心理上确实很难,特别是看法和评价源自亲朋好友、或者是大众普世随流价值观。
能做的、不断尝试把看法和事实分开,根据事实采取行动和反应。面对负面评价消沉的时候、得到正面评价沾沾自喜的时候,如果这些影响了心绪,都可以尝试理性的在纸上,写下来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看法和评价,回归事实、回到事实的本性做决定。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既不因表扬和赞美而兴奋行动、冲动决定(诈骗和功利、销售的人常用)、也不因否定和批评而消极、进而自我否定(亲朋好友的关心因方式问题、会出现;职场上的分工立场不同、也常出现)[/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