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有这样的杰作,人若不肯看小说,那是人的错,不是小说的错。
——王小波评价《情人》
她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与个性的作家,在国际文坛声名显赫,成为20世纪的符号。她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
格丽特·杜拉斯
也许你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从她书中而来的那句鸡汤“如果爱,请深爱”。
或许你没读过他的书,但你一定听过有一本离经叛道的书叫《情人》,这本书是以她小时候的风流韵事为素材写成的,而这只是她一生情事中的一个片段。
1914年杜拉斯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南越的西贡,到越南统一后再改称胡志明市)。她的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1921年,她的父亲因患重病去世。在1925年,她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定居在柬埔寨,在一个水稻种植园上建了一座房子。然而,杜拉斯的童年并不幸福,在父亲死后,她的生活往往伴随着母亲和兄弟的殴打,这给她日后的创作烙上了很深的印记。
年轻时期的杜拉斯
1929年,杜拉斯进入西贡高中读书,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情人,其代表作《情人》在许多方面与这段经历息息相关,我们后面会讲到。
1931年,厌倦了越南生活的杜拉斯回到法国巴黎读书,在这里她学习了数学,后来转为学习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杜拉斯加入了抵抗组织,并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殖民部当秘书,在此期间,她与罗贝尔·昂泰尔姆在1929年结婚。婚后二人搬到巴黎日耳曼区的圣本笃街5号居住。
圣本笃街5号
由于参加抵抗运动,罗贝尔•昂泰尔姆在1944年被捕,并被带往集中营。为了解救丈夫,杜拉斯不惜与抓捕她丈夫的盖世太保的老大保持暧昧关系。幸运地是,巴黎解放后,她的丈夫被释放了。但二人还是在1947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前离婚了。
随着家庭关系的破裂,杜拉斯在文艺领域逐渐露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当其冲的就是她的文学作品。
杜拉斯和丈夫罗贝尔·昂泰尔姆
1950年,杜拉斯发表了成名作——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讲述了一位到印度支那的法国母亲向殖民地当局租用了一块租让地,因没有行贿,租到的竟是一块不可耕种的盐碱地,还有被太平洋大潮随时吞没的危险。为了这块地,母亲付出了一切,最终还是被洪水冲垮。整部书以杜拉斯童年时的经历写成,被提名为龚古尔文学奖,只是最终没有得奖。
在文学创作之余,杜拉斯还参与了电影拍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广岛之恋》(1959年)。电影讲述了来自法国的女演员,在日本的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与一位日本建筑师邂逅并相爱。但是二人都是结过婚的人,在拍摄结束后,被迫面临分别。《广岛之恋》为杜拉斯迎来了国际声誉,荣获一系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第12届戛纳电影节国际评委会大奖。
《广岛之恋》剧照
如果这些成就只能让同时代的人记住杜拉斯,那么《情人》的诞生,就让后人也没办法忘记这位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富魅力的女作家。
《情人》出版于1984年,这部小说完全以杜拉斯在西贡读高中时的经历写成。当时由于母亲破产,杜拉斯整个家庭面临绝境,此时,她邂逅了一位富有的中国商人李云泰。李云泰帮助杜拉斯一家度过危机,而杜拉斯成为这位富商的情人,二人的这种关系直到杜拉斯回法国读书才结束。《情人》就是以这样的素材写成的。但是一经出版,迅速走红,在最火爆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一万册。最后还获得了这一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奖,相当于我国的茅盾文学奖,不过在国际地位上要高很多。
选自《情人》
如果《情人》仅仅限于描写男欢女爱,那绝对在世界文坛上占不了这么重的位置。《情人》的成就表现在对人性的刻画以及作者独特的描写手法上。正如王小波所言:“杜拉斯的这本小说的写作方法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创造”。一句话就概括出《情人》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一点,那就是写作方法。同时,《情人》出发于爱情,又不拘泥于爱情,而是将作者大半生的感悟写了进去。《情人》有点像是在写回忆录,在这段经历结束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都让这位作家更加成熟,这些“成熟”随着她的笔流淌进书中的每个字。
《情人》出版之后,杜拉斯依旧坚持写作,不过作品已经没有《情人》那么让人无法释怀。而她本人也染上了酗酒的陋习,脾气变得孤僻古怪。最终因喉癌于1996年3月3日死于巴黎,享年82岁。
杜拉斯墓碑
3月7日,杜拉斯的葬礼在圣日耳曼德佩区举行,之后,她被埋葬在蒙帕纳斯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