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罪与罚》,我看了有一个月之久,每天下班后会花约一个小时来读,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让我牵肠挂肚的小说之一。我尤其喜欢里面大段的心理描写,觉得如此真实,又离我有些距离。我们能在不同角色的身上看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关的生活痕迹,特别是主角拉斯柯尼科夫与陀斯妥耶夫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毛姆说的“小说家塑造的角色应当体现出作者的个人体质,同时他们的行为又应当源于小说中本身的性格。” 下面我就来谈谈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和情节。
在此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这部小说中人物出场的方式,有点像戏剧,一个人随意出入主角的房间甚至细细端详他,但在此之前和紧跟其后,也没有对这个人的介绍,我们会在更靠后的地方看到陀氏对这个人物的介绍。
主角拉斯柯尼科夫是一个穷困的大学生,本来可以作家庭教师养活自己,但他不想做,他觉得生活中应该有更大的目标,尽管穷困潦倒,需要母亲挤出自己的抚恤金支援他,但他依然能慷概对待比他更穷的人,一点也不节省,后来为了三千卢布杀了一个自私、刻薄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且误杀了老太太的妹妹,但是抢来的东西也没用,甚至没有看一眼钱包里的钱就把赃物藏在了一块石头下。拉斯柯尼科夫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不太在意,有点像《异乡人》里的默尔索,可他又如此的易怒、暴躁,就像陀氏,为陀氏写传记的老友斯特拉科夫在给托尔斯泰的信中写道,他无法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成一个好人,他品行恶劣、堕落放荡、嫉妒成性,究其一生都被自己的激情所摆布。毛姆认为陀氏嗜赌、自私、不负责任,陀氏确实嗜赌成性,因此不断陷入债务,他不得不向作家基金会借钱,为了赚钱不得不赶稿子,为了履行合同,他在写《罪与罚》期间还写了一部《赌徒》,毛姆认为这样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致使他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小说构思,《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构思最为精巧的小说,这时的陀氏经济缓和了一些,他也有时间去思考小说中更多的细节问题了。
陀氏和拉斯柯尼科夫一样都有过以典当东西过活的日子,债台高筑的陀氏在第一任妻子得肺痨去世后,又娶了年轻的妻子,因陀氏赌博,二人生活拮据,靠典当东西过活。陀氏虽然有种种缺点,也和拉斯柯尼科夫一样,对他人慷慨,能够帮助处于困境的人,另外,陀氏对继子也很好。我们在拉斯柯尼科夫的身上看到了陀氏的影子,看到人性中矛盾和挣扎的一面。另外,拉斯柯尼科夫自首被审判后流放至西伯利亚,而陀氏也因参加一个和政治有关的青年组织被捕,并被判死刑,后来沙皇赦免死罪,但被流放西伯利亚,在鄂木斯克监禁四年,刑满释放后以普通士兵的身份服役。
我们能在索尼亚继母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身上具有陀氏和他第一任妻子的痕迹,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注重自己曾经贵族的身份,尽管二婚时嫁给一个车夫,生活困苦,但曾经的贵族身份和生活都让她耿耿于怀,最后也和陀氏的第一任妻子一样死于肺痨。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嫁给索尼亚的父亲,现实中陀氏的第一任妻子也带着一个儿子嫁给了陀氏,这或许是作家塑造人物时的灵感来源之一。
毛姆曾在书中写道,陀氏曾向人吹嘘自己强奸过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这件事不知真假,但在《罪与罚》的斯维里加洛夫身上也有一样的体现,小说中通过自杀前斯维里加洛夫梦境中出现的女孩,隐晦的表现了这一事件。斯维里加洛夫也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他自私、好色、堕落,最后居然妥善安置了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的三个孩子,把钱留给了爱而不得的杜涅妮亚(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和未婚妻。斯维里加洛夫强奸幼女,毒死了妻子,利用拉斯柯尼科夫杀人的把柄企图强行占有杜涅妮亚,最后他将财产分配好后,用手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立体的人物,不是一个好人,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尽管此人的出场不算多,但刻画很精彩。
拉祖米辛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是拉斯柯尼科夫的大学同学,虽然贫穷,但正直,直率,乐观,对拉斯柯尼科夫尽其所能进行帮助,并信任他,面对别人对拉斯柯尼科夫杀人的怀疑时,他能做出理性的分析,这不仅是遵循他认为的客观事实,也是对朋友的信任,他不允许别人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污蔑他的朋友。拉斯柯尼科夫在西伯利亚服刑时,拉祖米辛和杜涅妮亚结婚了,尽管婚礼凄清,但他们准备努力工作,准备五年后到西伯利亚陪着拉斯柯尼科夫展开新的生活。
我再来说说女性角色,除了上面提到的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还有其继女索尼亚和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杜涅妮亚,这是两位让人钦佩也让人心疼的女性角色。索尼亚的父亲酗酒,不好好工作甚至连工作都丢了,索尼亚担负起养家的责任,她做了妓女,受尽折磨和欺侮,可是,她没有心生仇恨和暴戾之气,在拉斯柯尼科夫去西伯利亚服役时,善良的索尼亚追随而去,她做了裁缝,并和监狱的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大家都很喜欢她。
杜涅妮亚是一个善良、有思想的女性,她一开始为了让家人摆脱困苦的生活要嫁给自己并不爱的卢仁,后来,卢仁和拉斯柯尼科夫发生了一些摩擦,卢仁威胁索尼亚让她二选一,索尼亚没有妥协,和卢仁决裂了。她爱憎分明,即使被斯维里加洛夫胁迫,也没有妥协,这是一个为了家人能够牺牲自己的角色,但在发现不合适的时候也能及时止损,有自己冷静的判断和思考,这些做法也符合她家庭教师的身份。最后,她和拉祖米辛的结合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细节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的动作及心理描写,特别是他准备出门时,有两个人来找老太太典当东西,如果他们没有下去找门卫,那么拉斯柯尼科夫很快就被发现了,我在读那一部分时,不由地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文字,生怕错过什么,我既担心拉斯柯尼科夫被发现,又希望他能被发现。他杀人后以及生病时的心理描写,于我来说似曾相识,我曾经发烧时也有类似的感觉,那是一种真实又虚幻的恍惚感。
还有卢仁放弃杜涅妮亚时的心理描写,原文是这样的:“他在私心深处不胜陶醉地幻想着一个品行端庄的贫苦女子(必须是贫苦的),非常年轻,非常美丽,家世清白,富有教养,非常胆怯,遭遇过非常多的不幸,在他面前诚惶诚恐,一辈子把他当作救命恩人,崇拜他,顺从他,敬佩他,心中只有他一个人。······阿芙朵佳·罗曼诺夫娜的美貌和教养使他惊倒,她那无依无靠的处境使他无比动心。她甚至还稍许超过了他的梦想:这姑娘骄傲有个性,品德善良,学问见识都在他之上,(她感觉到了这一点),就是这样一个人,将一辈子奴隶般地对他感恩戴德,低三下四地崇拜他,而他呢,他将行使无限的统治!······一个美貌、贤惠、有教养的女人的魅力,可以使他平步青云,门庭若市,荣耀显赫······可是现在,一切都毁了!”卢仁是很务实的,也是懦弱自卑的,他想在妻子这里享受统治的感觉,也并不真爱这个女人,只想着他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心里贫瘠如荒漠。
小说的最后,索尼亚和拉斯柯尼科夫相视,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们的脸上闪现出焕然一新的未来曙光,重新开始了有一种崭新的生活的曙光。爱,使他们复活了,彼此的心,都为对方蕴藏了滋润心田且取之不尽 的生命源泉。读到这里,我有被感动到,为美好的爱情。
拉斯柯尼科夫被索尼亚的爱拯救了,被斯维里加洛夫的自杀触动了,他真的认罪了吗?我想并没有,他始终不认为杀死一个吝啬、贪婪的寄生虫有错。他也不在乎道德和法律的审判,他做这一切的动机不是忏悔而是索尼娅的爱。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拉斯柯尼科夫成了众多周知的杀人犯,索尼亚在这个时候认识他,她还会爱这个大学生吗?为什么拉斯柯尼科夫把杀人这件事第一个告诉了索尼亚呢?因为一个妓女,一个杀人犯,都是道德上不齿的身份,这样的身份让拉斯柯尼科夫找到一种对话平等的契机。如果拉斯柯尼科夫只是做了一件触犯道德,不触犯法律的事情,他还会第一个向索尼亚坦白吗?
对此,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