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听过短期计划、中期计划甚至是长期计划这些词呢?如果你身在职场的话,相信对于这些词语你并不陌生,书上也常会出现。但你是否会觉得难以制定这些计划呢?看似高大上,但是对你似乎没有多大的帮助,可能有时在迫于无奈之下,也会依葫芦画瓢的做一下计划,但最终效果却是一般。
如果对此你也有同感的话,相信今天这篇文章对你会有所启发。接下来,我就谈谈对如何做这些短期、中期甚至长期计划的理解。
对于短中长期计划,你要知道这些是经过一系列思考分析而得的结果,而不是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听起来有点绕,其实就是这些短中长期计划是不一定必有的。例如,可能短期和长期计划就行了,没有必要有中期计划,或者说短中长计划都不够,可能还需有超短,超长计划。而具体需要多少计划,则是根据你的思考分析而得来的。
所以说,如果你生搬硬套短中长期计划的话,容易把你的思维给局限住,把思考结果当成思考过程或者理论来使用了。
那么真正的计划该如何来制定呢?
你首先要知道,计划服务于目标,所以你要做的是先花一段时间,长一点也没关系,先定下一个你能想到的最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在你暂时的能力下,所能想到的最远目标。其次再看看,你现在在哪里,也就是你暂时拥有的“东西”。最后就是想一下如何根据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去达成你最远或者说最后的目标,其中的实现过程就是计划了。
那如何应用呢?其实并不难,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假设我现在在广州,目标是去北京的故宫。那么我现在拥有的“东西”不就是广州吗?而在我暂时的能力下,最远的目标不就是北京故宫吗?那明显,根据我现在的位置如何去到北京故宫,不就是具体的实施计划吗?也就是上面的最后一步。
具体来说,我从广州去到北京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从我广州的家里到高铁站或者飞机场的这段区域。第二部分就是从广州的高铁站或者飞机场到北京对应的高铁站或者飞机场的区域,也可以把这段区域命名为“过渡区域”。第三部分就是从北京的高铁站或者飞机场到达故宫这段区域。
你想一下,这3个部分区域不正好对应着”短中长期计划“吗?短期计划就是去到广州的高铁站或者飞机场,中期计划就是去到北京的高铁站或者飞机场,长期计划不就是最后的目标北京故宫吗?
而在计划中,坐飞机还是坐高铁不就是具体的计划实施方案吗?当然这里还要注意,短中长期计划间是一环扣一环的,例如你选择了坐飞机的话,那么第一部分的目标位置与第三部分的初始位置也就确定了,也都是飞机场。一旦改变的话,整个计划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所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对应到工作中更为复杂的计划,那改变起来成本会更高,一个不小心整个计划都会泡汤。
接着说,如果你的目标地点不变,但是想自己开车,边玩边去北京故宫的话,计划又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可能就变成以省份来制定计划,而从广州去到北京,其中可不止3个省,那短中长期3个计划就不够用了,变成”短期、短中期、中期、中长期、长期计划“了。
所以我才说不要让短中长期计划来局限你的思维,它们是思考结果,而不是思考过程。而你要关注的是在确定了你能想到的目标之后,根据自身所处位置,该如何达成目标的问题。把达成目标的实施计划想清楚之后,再进行抽象分类,就是具体的阶段性计划了,对应上面的例子,就是3个部分的计划。
本来还想举个工作中的例子来说明,但是考虑到文章的篇幅不宜过长,还是先不写了,以后有需要再补充吧。
最后总结一下,你想要做计划,先花时间定一个你暂时能力下所能想到的最远目标。其次看看自己处于什么位置,看看自己拥有着什么东西。最后就是想一下如何根据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去达成你最远或者说最后的目标。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希望你能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工作中、生活中,最后希望你能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原创不易,求关注,求传播,谢谢~
如果想了解更多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假装是个思想家】。
如果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麻烦给我点个赞,也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