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在创造活动,蕴藏着极其奥秘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在矛盾的现象中存在着一致性,在偶然的现象中存在着必然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样性和一致性,保守性和变异性。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多样性。艺术之所以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许多不同的门类。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多样性要求。而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有许多不同的题材和样式。艺术鉴赏的多样性原因在于艺术鉴赏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文化、职业、需要、兴趣等进行选择,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鉴赏中有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尤其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鉴赏者,常常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或一致的审美倾向。从艺术鉴赏的时代性来看,由于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同性或一致性。从影视方面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表现出对强大残暴敌人的勇敢反抗,对几千年来封建势力与意识的坚韧斗争,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这种贴近现实,与时代同步,渗透着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电影传统。这也使得这个时期的鉴赏者存在某种共同的一致性。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所谓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这种不同的倾向和方式往往与观众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有关,也经常带有时代与民族的共同特色。如各卫视针对较为传统的用户群,推出家庭剧和年代剧。
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在欣赏习惯和去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原来颇受冷遇的艺术作品,后来却深受欢迎;原来深受欢迎的作品,现在却无人问津。如《上海堡垒》的失败,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如今观众对于“流量鲜肉”并不感冒,转而追求高质量的电影情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