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一直在关注某流量明星引起的网络暴力事件和网络群体行为,随着事情的发酵,逐渐有些理解不了为什么网络群体事件的影响力这么广泛,跟风行为会这么严重,就找来了《乌合之众》这本一直都没有好好看过的书,希望从书里能看到我想了解的原因与真相。
作者在前言中对自己的整体写作目的和作品内容进行了阐述,是对群体特征进行的研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内容就是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
作品在导言中就提到:群体往往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当文明的结构摇摇欲坠时,使它颠覆的总是群众等观点。这些观点在开篇就让我觉得非常认同,正是因为作者认识到了群体的力量,所以才有了这本书的产生。导言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最易于被人们所忍受的往往是那些既不十分清楚易懂又显得负担最小的办法,文中以新税制立法为例,进行了阐述,人们往往更易于接受那些每天为每笔消费缴税的行为却更难以接受一次性缴纳足够税费的行为,哪怕后者的实际缴纳税费要远少于前者。这体现了群体思考问题时不具有长远的目光。
群体是指因为某种原因或某件事情聚集在一起的个人。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备的特征。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换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后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更确切的说这些群体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
自觉的个性的消除,以及感情和思想转换到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呈现出的第一个特征。其中说到环境的单一性会造成性格的单一性,环境影响着性格。并且心理群体呈现出的特点是集体心理,这会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独自一人时的感情,思想个行为颇有不同,就如酸和碱中和后会生成另一种组合一样。文章也一直在强调,无意识是形成群体思想的一个先决原因,导致群体中累加到一起的只有愚蠢而非天生的智慧。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占得上风,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而转向同一个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趋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群体在智商上总是低于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为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取决于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备什么性质。
读到这里我的问题有了一点答案,那些网络的群体行为走向什么方向,取决于网络大环境给了他们怎么样的指引以及他们自己所具有的无意识的行为。他们的嘲讽与黑暗,其实是某些试图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职业黑子在影响着给予大众的暗示,并且在有些人嫉妒这种潜意识的加持之下,使得很多人对于美好的事物总心存不满与指责。
期待之后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