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就是对事物进行量化管理
若非今天想要演讲的主题是关于优化的问题。每次站在讲台上都会有些紧张,总是想着背稿子,这是初级水平,进阶水平的演讲者应该有一套演讲模式。刚刚看到方法清单化可以尝试在演讲中用一下。若非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一点惊喜,这段时间的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尤其是写倒逼输入,迫使自己读了不少的书,将学到东西,不时的用起来。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情绪方面的调整。
如何清单化?若非快速将思考拉了回来。问题从大家面临的困惑出发—工具,先上方法,让大家能看到清晰的路径—设定成功的图景。就从这三个方面阐述,若非自信满满地站到了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身上,会场片寂静。
你们会有这样的困惑吗:工作效率低;生活无序;一刷手机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后悔浪费了时间,但下次拿起手机上,前一幕还会重演;很想改变自己拖延的习惯总也改不了。无论大家有没有,反正我是长期面临这样的困扰。后来我找到一种方法,奇迹神奇般的在我身上发生了。
这种方法是什么?
优化,我优化了我的认知模式,然后对行为进行量化管理。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接下来我举例说明。
优化时间。去年十月份开始,闹钟准时在六点响起,这是对时间节点的话,十分钟写规划,三十分钟阅读或写作,十五分钟运动健身,这是对任务时间方面的优化。这样一套流程下来,知识补充有了,运动健身有了,就像是营养早餐搭配多样化过后,系统更均衡了,精神变得更充沛。
若非感觉自己写不下去了,一开始搭了很大一个台,唱到后面就唱不下去了。这可能是改变的阻碍因素,以前的思维模式都只停留在表层,要打破这种模式的步骤,首先觉察,然后定一个小目标,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拱。
好吧,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