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总是觉得孩子大些了,要让她多一些社交?
然而越是去和其他的同龄小朋友有更多的接触,我更多的去思考一个问题:果然是那句老话,上学的时候比学校,比成绩;毕业了比工作;结婚后有孩子了比孩子。但是为什么会比孩子,而不是继续的比较自己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而忽视的本我。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我一位朋友说他的孩子,让他在家写作业,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了,家长一出去,孩子准是偷着跑出去玩去了,大晚上很晚才回家,最近更是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殊不知,朋友晚上吃过晚饭就出去串门子了,到睡觉的时间才回家,很少和孩子沟通,即使有也是责问为什么成绩不好或者作业没有按时做完。当时我还问他,你怎么不陪着孩子在家写作业呢?谁料朋友说到“我哪会啊,又不是我上学,我也不用考试”。我哑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回家后我和老公谈起,老公说,自己那时上学每逢周末的时候回家,父母没有时间管自己,但是周末只休息半天就回学校继续上课了,父母总是会叮嘱在学校好好学习,跟老师学习,跟学习好的同学学习。
我想很大程度上,我老公在学习上能够有好的成绩,在于他学习的时候的环境氛围好,住校生所处的是浓郁的学习氛围,模仿的对象是身边爱学习的同学和老师;而我这位朋友的孩子模仿的对象就是家长,他会觉得晚饭后出去玩是正常的现象,至于家庭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学习的事情,孩子小没有考虑过,家长不学习,孩子也没有觉得学习很重要。
很多时候是这样,每天做完一天的单位工作后,吃完晚饭,就觉得这一天任务完成了,那么累就想放松一下的人比比皆是,因为从来没有想过,学校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觉得学习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的放松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就是放学后就可以放松自由了,不用继续复习一天的功课和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根深蒂固。所以,在考虑孩子为什么是现在的情况时,先去反思一下,我在这其中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