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黄帝内经》节选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qiè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本节课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庄子的绝对心灵幸福的状态。
1.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是人力不可控的范围,所谓无常也就是这样,在生命中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因素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你都能以游无穷者,要像是在人间游玩一样。如宗萨的一书《人间是剧场》,在论语中也有讲到君子“志于道,居于德,依于心,游于艺”,技艺、艺术游刃有余如同游玩一般得心应手。试问自己能把人间当游乐场吗?能把每一个挑战、困难、阻碍当作是闯关的游戏吗?能把每一次生命的别离当作是坐一趟云霄飞车般对待吗?能做人间的游戏玩家一步步不陷入这个游戏中去吗?和老公孩子出现的问题能够当作一个闯关的游戏用智慧和力量通关吗?同时不被游戏带走,不被情节带走,不给无关的情绪和伤害吗?就像看电影,会哭、会笑、会生气不会一直活在电影中,即便看了一场悲伤的电影,电影结束不会继续流泪,依然该玩什么玩什么…人生如同游乐场,在游乐场不管经历什么,做到以游无穷,在任何状态下都玩的开心、幸福,这才是无所待、无所靠、无所凭借的幸福。也就是逍遥游中逍遥二字完完全全自由自在的幸福。
2.关于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庄子认为拥有绝对幸福的状态在世俗看来可能是非常不成功的状态。绝对幸福和功与名,房与车一点关系也没有。真、至、圣、贤这四种人根本不会受困于名与利,也没有自己与他人的分别是完全合一的境界。好比我们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呢?他幸福就好,我也可以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幸福,何必那么执着于最后牵手的一定是他呢,他幸福我也就幸福了,只是分开幸福了有什么关系呢,不执着于小我的幸福,不执着得到的幸福,不执着于想要占有的幸福…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一个家庭中妈妈的幸福指数决定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所以要做一个幸福的妈妈哦~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太阳,能永远发光发热。三十岁了以后,你得学着把光收拢回来,回到心里,照亮你自己。”二十岁还在大学校园,意气风发的想象着要踏入社会的种种美好可以自食其力不再依靠家人支持。后来南下,北上的多种闯荡与折腾,也是慢慢在这期间磨平些许的棱角让自己圆润有度。多年后从云南工作➕云游回来后发现母亲多了许多白发,腰板也不直溜了,父亲变得爱唠叨了,夜晚眼泪就忍不住落下, 决定回家陪伴不再四处云游…以后的日子是要我们发热发光了,他们已进入白发的年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现在依然要学着先温暖自己,当我们自己处于一种被爱填满的幸福感溢出状态,用满溢那部分才可以滋养到别人,在没有满溢前先滋养自身,爱好自己的同时才有能力去关照他人…等自己可以发光发热时就再也不用惧怕寒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