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丰西泽纵徒后,刘邦就成了逃犯,于是他就带着在丰西泽愿意追随他的人在芒砀山这个区域隐居了起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他是如何成为沛公的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的百姓也都揭竿而起,斩杀县令,来响应陈胜吴广。这个时候沛县的县令有点害怕了,他想带领沛县的百姓反秦,来响应陈胜。萧何、曹参跟他说“你是秦朝的官,现在背叛秦朝,县里的百姓恐怕不会听你的,你不如召回逃亡县外的人,可以增加实力,用县外的人胁迫县内的百姓,百姓就不敢不听了。”县令觉得有理,就让樊哙办这个事。
樊哙是促成刘邦成为沛公一个关键人物。
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吕公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吕雉,嫁给了刘邦,另一个是吕媭,嫁给了樊哙。樊哙一想,有这样的事,一定得方便自己人,起码不是逃犯了,刘邦在芒砀山也有一些追随者,符合要求,于是就找到了刘邦。
但就这个时候,县令反悔了。他想到召回县外逃亡的人,不听我的,我怎么办?于是他马上下了两条命令:第一,闭守城门,不叫刘邦他们进城;第二,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得到这个消息,便逃出出城投靠了刘邦。
刘邦能成为沛公,也离不开他强大的号召力。
这个时候,他用箭往城里射了一封信,来动员城里的百姓,信里写到:天下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现在各国诸侯都已经起事了,你们为沛令守城,一旦城破,就都会遭到屠戮。如果你们共同起来杀死沛令,响应诸侯军,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话,父子全遭杀害,那就死得毫无意义了。于是沛县的人便杀了县令,迎接刘邦进城。
这时候,能当沛公的只有3个人——刘邦、萧何、曹参。萧何、曹参我们大家都比较了解,是后来刘邦的谋士,他们都是聪明人,在当时竞选沛公比刘邦有优势,他们为什么不当沛公呢?
我觉的他们应该是这样考虑的,他们和刘邦不一样,刘邦丰西泽纵徒,就是逃犯了,起不起义都是死罪,现在起义,主犯肯定是诛族的死罪,他们俩跟着刘邦,如果刘邦能成事,他们做高官;如果刘邦不能成事,他俩是从犯,一般从犯处理的还是比较轻的,起码祸不及家人。
所以他们也推举刘邦当沛公,甘心辅佐刘邦。
刘邦能成为沛公,除了有时势、运气的原因,主要还是他本身的那种魄力,他敢于丰西泽纵徒,给自己留下来原始兵力,他能用一封信,动员全城百姓,他敢于当反叛的头,不惧怕强大的秦国,这都是他能成为沛公的关键因素。
注:沛公——楚地对县令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