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隅的中国:饮食

饮食,本来应该是人生当中最形而下的部分,能把饮食上升到文化,进而成为地域标识的,大抵属于物阜民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所在。

南渡流离播迁,无论时势顺逆,这里至少有免于匮乏的食材自由,居之于山海,自然取之于山海。山野的茶果,海里的鱼虾蟹,还有供桌上的米粿,神明和世人所享用的,并无二致。

带着原乡故土风味的食物,可能就是粿了。河洛人到了闽南,天时地气迥异,粟麦之类固然不能种了,但还是要祭祖,要摄入碳水,便以米代麦,发明出了粿这种应时而变的食物。粿可咸可甜,可汤可饭,配上菜脯、白粥,就是平常人家的平常饮食。泉州的西街巷口,店铺多半在门前排列着各样的粿,形色相杂,有的还上着蒸屉,氤氲米香飘了半条街。

蚵仔煎,闽南话读作e a jian,要是到店里叫一份“蚵(ke)仔(zhai)煎”或者海蛎煎,那就露怯了——就像簪花围的蟳埔村,不用闽南音读蚵壳厝,怎么都有点不对味。其实做法容易且快当,海蛎拿面糊、蛋液裹了,铁板上煎香,又还没完全凝固,糊里糊涂就滑过了口舌,无非是尽量激发出海味的鲜。南京明瓦廊有家店也做蚵仔煎,不可能有新鲜的海蛎,吃不出那股鲜味来。

厦门饮食舶来的改良的多,网红的姜母鸭、面线糊、花生汤其实都是泉州的古早味。再往上一千年,泉州的沙茶、牛肉汤或许也是印度阿拉伯人带过来,咖喱味重,且宋代中原是禁杀牛的,只在海商的自治港可能有。粽子有南咸北甜之说,但在这,泉州肉粽就包括但不限于五花肉,而直接招呼上鲍鱼干贝了。不过我在泉州看到最诱人的海鲜,还是南门菜市场路边,草绳绑扎的红蟳,想象得到背壳通红、蟹膏浸入糯米饭的红蟳米糕,怕是最有年味的刺桐大菜吧。

闽菜集大成者,还得继续北上。福州是个没有很大存在感的城市,提起佛跳墙、肉燕和捞化,可能都比福州的热度要高。但此行最畅意的一餐,是在福州的闽菜馆子,椒盐比目鱼,芋泥红薯包,豆豉蒸河鳗、家烧海带苗……闽江入海口,吃什么也许都只是一个鲜字。据说郁达夫在福州几年间,流连于烟台山、上下杭左近各处,写下了《饮食男女在福州》,写华洋杂糅、五味调和,可作闽食记,供参考。

亲身体验的闽南味道,在旧街老铺,在引车卖浆,也在红厝骑楼,至少有三重滋味:一是敬天法祖的古法传承,二是因地制宜的阴阳调和,三是海纳百川的博采化生。潮汕、客家民系皆源自闽南,山海之隅从来不乏文化自信——包括饮食作为文化的自信。双塔下,西街上未必“满街都是圣人”,但饮食男女在人间,肯定是不假的。山海之隅的中国:叁/饮食

饮食,本来应该是人生当中最形而下的部分,能把饮食上升到文化,并成为地域标识的,大抵属于物阜民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所在。

南渡流离播迁,无论时势顺逆,这里至少有免于匮乏的食材自由,居之于山海,自然取之于山海。山野的茶果,海里的鱼虾蟹,还有摆上供桌的米粿,神明和世人所享用的,并无二致。

真正带着原乡故土记忆的食物,可能就是粿了。河洛人到了闽南,天时地气迥异,粟麦之类固然不能种了,但还是要祭祖,要摄入碳水,便以米代麦,发明出了粿这种应时而变的食物。粿可咸可甜,可汤可饭,配上菜脯、白粥,就是平常人家的平常饮食。泉州的西街巷口,店铺多半在门前排列着各样的粿,形色相杂,有的还上着蒸屉,氤氲米香飘了半条街。

蚵仔煎,闽南话读作e a jian,要是到店里叫一份“蚵(ke)仔(zhai)煎”或者海蛎煎,那就露怯了——就像簪花围的蟳埔村,不用闽南音读蚵壳厝,怎么都有点不对味。其实做法容易且快当,海蛎拿面糊、蛋液裹了,铁板上煎香,又还没完全凝固,糊里糊涂就滑过了口舌,无非是尽量激发出海味的鲜。南京明瓦廊有家店也做蚵仔煎,不可能有新鲜的海蛎子,吃不出那股鲜味来。

厦门饮食舶来的改良的多,网红的姜母鸭、面线糊、花生汤其实都是泉州的古早味。再往上一千年,泉州的沙茶、牛肉汤或许也是印度阿拉伯人带过来,咖喱味重,且宋代中原是禁杀牛的,只在海商的自治港可能有。粽子有南咸北甜之说,但在这,泉州肉粽就包括但不限于五花肉,而直接招呼上鲍鱼干贝了。不过我在泉州看到最诱人的海鲜,还是南门菜市场路边,红绳绑扎的红蟳,想象得到背壳通红、蟹膏浸入糯米饭的红蟳米糕,怕是最有年味的刺桐大菜吧。

闽菜集大成者,还得继续北上。福州是个没有很大存在感的城市,提起佛跳墙、肉燕和捞化,可能都比福州的热度要高。但此行最畅意的一餐,是在福州的闽菜馆子,椒盐比目鱼,芋泥红薯包,豆豉蒸河鳗、家烧海带苗……闽江入海口,吃什么也许都只是一个鲜字。据说郁达夫在福州几年间,流连于烟台山、上下杭左近各处,写下了《饮食男女在福州》,写华洋杂糅、五味调和,可作闽食记,供参考。

亲身体验的闽南味道,在旧街老铺,在引车卖浆,也在红厝骑楼,至少有三重滋味:一是敬天法祖的古法传承,二是因地制宜的阴阳调和,三是海纳百川的博采化生。潮汕、客家民系皆源自闽南,山海之隅从来不乏文化自信——包括饮食作为文化的自信。双塔下,西街上未必“满街都是圣人”,但饮食男女在人间,从口腹之欲到生息之道,是真真切切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福建省,福州市,2016年1月。 本篇接着聊蚝。需要说明:牡蛎、海蛎、蚝、蠔、蚵仔、蚝仔等都是对同一物种的不同称...
    冯晓晖阅读 2,890评论 0 4
  • 继续逆时针旋转,我们来到了漳州市。 漳州,是闽南民系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最南部,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
    和州居士阅读 3,218评论 2 2
  • 刀工严谨,入趣菜中。 汤菜居多,滋味清鲜。 调味奇异,甘美芳香。 烹调细腻,丰富多彩。 看到这个形容,大家脑海中的...
    锦言Jim语阅读 4,241评论 0 3
  • 作为中部地区的食客,闽菜很少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仅是地缘的问题,还有口味的原因。 福建菜起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
    三嘴吃八方阅读 5,242评论 0 1
  • 蟳埔,镶嵌在泉州古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蟳埔,这是一个富有神韵的诗意地方,值得你去细细品赏,用心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罗雨轩阅读 2,9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