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鸣南粤名家 | 王璜生

01 和鸣南粤名家

02 名家推介

王璜生是在发展与困境的交互中成长起来的美术馆人,时代的变革让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具有现当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美术馆从业者之一。早在1992年,他就参与组织了广州“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第三回)”,可视为他最早的策展尝试。1996年,王璜生从广东画院调任尚在筹建的广东美术馆担任副馆长,正式开启了他在美术馆系统的职业生涯。自此以后,由执掌广东美术馆,到调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再重回广东担任广州美院美术馆总馆长的二十多年中,王璜生亲历了国内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参与了全国美术馆行业形态的构建。

《界》装置影像 600cm×250cm×340cm 2017年

至于王璜生“新美术馆学”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山东烟台美术馆举办的“2018美术馆发展论坛”上。2019年,他接受广州美术学院邀请,南下担任广州美院美术馆总馆长。与此同时,王璜生的另一个新身份也同样引人注目——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这预示着他在广州建立起研究阵地,将对新美术馆学进行体系化的探求。当然,要回答王璜生为何会提出新美术馆学概念这一问题,则有必要对他的从业经历及治学特点做一厘清。概言之,我想本书题目中的三个主题词——观念、策略、实操,或许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可依托的思路。事实上,这三个词语告诉读者,本书将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对新美术馆学理论展开论述。在我看来,若从这三个层面做个对应,那么王璜生应该是一个“破题者”“破局者”和实际工作中的“游刃者”。

中国人最懂得“破题”的价值,甚至从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就要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后来,“破题”甚至成为明清科举八股文的第一个部分。在我看来,破题就是一种观念的认知。对于王璜生而言,他进入美术馆的第一天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如前所述,上世纪90年代,展览约等于挂画的概念还充斥于大部分美术馆人的头脑中。1996年,王璜生调入广东美术馆,他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美术馆是什么?中国的美术馆当下的壁垒在哪里?广东美术馆应该做成什么样?正如周有光2011年时所说的“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王璜生开启了以国际性的方式做在地性思考的实践。由此开始,王璜生以广州为起跳板,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在较短时间内将公立的广东美术馆打造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早能量生发地之一。这一切的成绩,都要归功于他的成功破题。

《卧看青天行白云》纸本水墨

180cmx145cm 1996年 中国美术馆藏

“破局”,是实现观念的方法,亦指王璜生在美术馆管理上采取的具体策略。回顾王璜生的美术馆生涯,可以发现他是一位极擅利用“边缘优势”挖掘美术馆潜力、树立场馆特色的美术馆馆长。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广州在文化上并没有中心优势。而于1997年才开馆的广东美术馆,在中国的美术馆中也算不上历史久远。加上建馆之初经费不充裕,广东美术馆的起步可以说并不轻松。面对这些困难条件,王璜生以独到的眼光将收藏的重心放在了当时并不昂贵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艺术以及版画等方面,从而快速建构起广东馆的收藏体系。并通过“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等一系列具有学术性和实验性的展览活动,在全国美术馆中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和研究的重镇。2009年,王璜生调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应该说从广东到北京,他从艺术与文化的“边缘”进入了“中心”。但是作为一个大学美术馆,与国家和省级馆相比,央美美术馆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面对这种局面,王璜生以中央美院在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学术潜力为支撑,以思想实践和实验为导向,在央美美术馆推出了一些列重要项目和展览,并将工作延伸到了全国各个大学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界。这种独有的渗透能力,奠定了央美美术馆的独特地位。今年,王璜生以广州美院美术馆为依托,筹划已久的“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正式举办。这是他2019年重回广州任职之后的又一个“大动作”。从世纪初的“广州三年展”到央美时期的“CAFAM双年展”,再到如今的“泛东南亚三年展”,可以发现王璜生一直在运用国际的概念进行着在地性的突围与破局。

《守望星辰3》纸本设色400cmx340cm 2012年

“游刃”对应着“实操”自然暗示王璜生是一位有能力、有胆量在复杂情况下达到目标且如庖丁一样自如的人。实际上,这两个字出自王璜生2014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游·刃:王璜生作品展”。展前一个月,包括展览主角王璜生、策展人舒可文在内,我们七位老友在北京望京的咖啡馆进行了一次“游·小聚”,就展览的相关概念和问题进行了一次聊天式的讨论。这次聚会上,在各位的激发下,我突发奇想地建议展览题目不妨采用“游刃”。“游”是一种自由流动的状态,而“刃”则具有凌厉的锋芒。两个字连在一起,能够“游刃”且有余者,无疑是不同一般的、拥有强悍实践能力的人。王璜生无疑就是这样一种人。除了美术馆馆长之外,他其实还兼具多重身份。换言之,他拥有美术馆从业经验之外的多种能量。具体而言,可概述为三个方面。一是艺术实践。从家学来说,王璜生的父亲王兰若先生是广东地区的中国画名家。自小受到的陶养让他对艺术本体语言的理解具有天然优势。此外,在进入美术馆行业之前,他曾是广东画院专职画家。时至今日,仍然在艺术创作方面充满活力。这样的创作经验,让他对艺术的本体规律、艺术家群体和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都有敏锐把握。二是出版经验。考察王璜生的从业经历,可以发现他与出版的缘分由来已久。他早年曾做过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还编辑过《画廊》杂志,是个名副其实的出版人。进入美术馆系统后,他于2001年在广东美术馆创办《美术馆》期刊,是国内较早对美术馆理论进行有意识梳理和建构的专业刊物。任职中央美院美术馆期间,他又主持出版了《大学与美术馆》等专业书刊,同步进行着大学美术馆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总结。多年的出版经验不但有助于不同阶段的工作梳理,也培养了王璜生理论建构的习惯和能力。最后是美术史与艺术理论方面的深厚素养。王璜生是美术学的博士,更在央美长年担任硕、博士导师。教学的现实需求,使他对艺术史学研究和美术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保持密切关注,这种学养对前沿理论的建构非常重要。跨界的实践经验使王璜生成为实操中的游刃者。这对于新美术馆学理论的构建无疑具有相当补益。

《游象201105》 纸本水墨

123cm×123cm 201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一直以来,我对王璜生的印象都是大胆、务实、身体好、有批判精神,身上依旧带着上世纪80年代文艺青年气质的前辈。今年3月,受王馆邀请到昆明参加他的个展“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1·巡回展”的开幕活动。这一展览的起因是在1984年,考美院落榜且工资停发的王璜生曾有过一次溯源珠江的壮举。他和好友李毅从汕头出发,一人一辆自行车,骑行70多天,行程3000多公里,到达珠江源头。今天看来,这次颇具传奇性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个人“长征”就像王璜生对生命的一次宣言。王璜生就像一位骑士,他也的确得到过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与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更重要的是他骨子里有骑士的精神。“新美术馆学”的提出是一次破题,而破局之路还长,相信我们的王馆依然可以游刃有余,一路坦途,风光旖旎!

2021年11月26日于北京画院

展览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是一个结论的呈示。当每个个人来到展厅中,对他/她则是在人间的一次特色的遭遇。每个人可以从展览的任何一个部分开始,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切入和走出。这是一个机会,让人从一次遭遇的瞬间,获得自由的机会。这种机会在现代词语中没有领域或术语可以概括之,就将之权且称为“当代艺术”,而美术馆就是“当代艺术之所在”。王璜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绝不仅限于美术馆馆长,他对于一个美术馆展览中可以进行对知识生产的警惕和批判的价值有所了解,有所体会,因此在他这本文集中有一些细节的设计和陈述,读起来似乎在做展览,其实他在与我们交流如何使一个美术馆的展览不仅限于知识。

——朱青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界》装置影像 600cm×250cm×340cm 2017年

03 参展作品介绍

A影像作品

《呼吸》影像 3’23” 2019年

王璜生最新的装置/行为/录像作品《呼/吸》相当令人触目惊心,充满了视听的震撼力!作品与疫情的处境如此切题,但在表达上运用了叩击感知的元素:急促的呼吸声直逼人心,氧气瓶象征着救赎,他自己敲击氧气瓶的行为如同驱疫的仪式……作品在场景和动态的剪辑上丝丝入扣,在光影和声音的混响上构成多声部节奏,结尾的钟声尤其富有意味,交织着生命的飘逝和生存的希望。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述影2》装置影像

1000cm×600cm×450cm 2016年

《述影1》多屏影像装置作品于2015年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完成,原是针对忠王府这一特定的历史空间而创作的,艺术家没有对忠王李秀成那段历史进行直接评述,而是在《述影》的影像之中,将虚化的《忠王李秀成自述》文本,一页页地翻起,一页页地落下,多部视频的虚像游弋于堆满旧式家具空间的墙壁及天花间,仿佛一种历史的旧影交叠着虚渺的游魂,静静地诉说着一段壮烈、复杂、破碎、凄厉而又渐渐被淡忘的故事。艺术家努力追溯历史的“谜影”,人性的矛盾,理想与生存欲望的冲突,及历史与当下现实情境的转换,将之浓缩在了忠王府这座 “谜园”之中。2016年,该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5)”,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重新制作,艺术家面对新的空间,应用大量破碎的玻璃,复杂的光影折射等手法,对历史的迷离、破碎、正反、虚实等做出独特的表达,完成了这一《述影2》多屏影像装置作品。

《风之痕》 影像 3’16” 2020年

《风之痕》系列作品是2020年春夏在北京和广州工作室及野外创作的,包括平面制作、动态影像、摄影、声音及综合材料等作品形态。我尝试着绘画创作与多种艺术表现媒介及手法综合交叉运用,构成作品、视觉、心理、空间、时间等之间新的关系及多种新的可能性。而对生命的感怀及关注一直是我艺术创作关心的主题,生命面对历史,面对社会,面对人与人的关系,也面对各种各样不测的病与毒等等。生命也许很脆弱,很无奈无辜,但生命也很轻盈,也很自在很美丽。我用纱布,用水墨与颜色,用拓印等方式,用各种特殊的媒介材质,将这样像风一样的生命之“痕”记录下来,可能是伤痕,也可能是痕迹,也可能是种种的记忆之痕。风吹过,留下微微的痕,也带走曾经的痕。

B水墨作品

《守望星辰》 纸本水墨 244cm×124cm 2010年

《听风听雨》 纸本水墨 240cm×122cm 2010年

04 展 讯

【和鸣南粤第二回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广州画院2022年全国著名学者与著名策展人艺术作品学术邀请展

总策划:陈伟安

学术顾问:罗奇、宋陆京

策展人:张工

主办单位:

广州画院展览时间:

2022年12月8日——12月17日

座谈会时间:

2022年12月9日15:00

展览地点:广州画院美术馆(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内环西路66号一楼)

05 策展人语

文 / 张 工

前些年鲁迅的《阿Q正传》《药》《为了忘却的纪念》《风筝》等部分作品被移出某些省市中学教科书一事,曾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不少媒体还辟出专版展开讨论。实际上,自1922年开始,鲁迅的作品就频繁入编公开发行的教科书,即使在1936年鲁迅去世后毛润之先生把他推崇到圣人高度的情况下,国统区的国文教材里依然活跃着鲁迅作品的身影;新中国建立后,鲁迅作品更是一直高居作家单人入编数量榜榜首。借助这个展览,我们梳理并展示百年来鲁迅作品入编中学教科书的概况,希望以数据说话,让大家从中更具体体会鲁迅作品超时代、超意识形态的精神价值。不过,有意思的是,鲁迅对于自己某些作品入编教科书是厌恶的,他认为这些作品不能代表其水平,也不适合作为初中生读物。

关于鲁迅精神,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不少人更倾向于鲁迅孙子周令飞的说法,“鲁迅精神是多方面的,不是一句话。但是,最重要的鲁迅精神就是‘立人’”。诞生于社会大动荡时代的鲁迅作品,其激浊扬清流、猛药去沉疴文笔的出发点就是重塑民族新魂魄、树立大众新人格。大家身处一个大变局时代,不同发展模式和文明形态产生各种摩擦甚至碰撞,危机带来的博弈和对人类文明的重新检讨,从某称程度上也凸显出重温鲁迅精神的现实关怀意义。

基于上述的考虑,我们策划了这个展览。如果展览不就某一社会关注话题展开一些探究,而只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式的艺术作品呈现,那不外乎就是为本就聒噪的艺术圈增添多一份呱噪而已。去年的“和鸣南粤”第一回展,关注的是方言在下一代人中逐渐消失以及各种网络语言兴起的现象。本次的展览,以鲁迅经常出现在中学教科书里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名为主题,既为回顾百年来鲁迅作品入编教科书概貌的引子,也希望借此重温鲁迅精神;同时,仔细阅读这篇散文,我们会发现两组有趣的对应关系:“我”在斑斓有趣的百草园赏花撷果,不正像极了艺术界策展人做的事么?“我”还在三味书屋苦读,趁“先生”诵读入神的时候画画,不也正是酷爱书画的诸多学者的生活观照么?以上的考虑和这两组对应关系,正是本次展览主题确立和参展作者构成的由来。

此次参展的十位出品者,既有当代顶尖的美术史学者,也有当代顶尖的艺术策展人,同时,他们又都是优秀艺术品的生产者。他们为这个展览奉献了近百件精彩的书画、雕塑和影像作品。这些杰出者的共同点,就是擅长从变动的社会中求得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他们通过数十年的砥砺,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时代艺术的一面大纛。与其说他们具有某种与生俱来的“洪荒之力”,毋宁说他们多数人都秉持一种朴素的责任感,一种直觉的念力,一种可类比于鲁迅精神的立己亦立人的卓越情怀。这次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谈论起鲁迅作品与中学教科书,谈论起鲁迅精神,谈论起立人与成事,谈论起各自的童年与成长,谈论起主业与余爱,不就更为血肉丰满、精灵活现、沙起雷行么?

“和鸣南粤”是广州画院的活动品牌,每年举办一次学术邀请展,为画院画家搭建一个与全国名家互动的平台。此为第二回展。我们整理展示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资料,介绍参展名家的不凡成就,布置了网红角,以普通话和绍兴话双语朗诵主题散文作为观展背景音,力求让大家在赏书画、观影像、品雕塑、听朗诵中有所乐、有所忆、有所思、有所得。我们更感谢一众全国性大咖的降纡参展。乐见此展有补益于社会,有补益于同好。

南粤和鸣,共衷一是,岂不懿欤!

壬寅初冬于广州画院

策展人

张 工

张足春,笔名张工,广州画院学术委员、院刊执行主编,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治中国近现代艺术史,耽书画篆刻,偶兼策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