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心情很不好。不好的原因是电影通过松子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女人可能得到的最坏的人生结果。松子从小缺爱,她的父亲只怜爱她病弱的妹妹久美,她只能通过小心翼翼的讨好,通过做父亲喜欢的事情,读父亲喜欢的大学,做父亲喜欢的工作,来博得一点父亲的关注。但是父亲并不在意她,她第一次初恋与妹妹分享,在饭桌上被父亲大骂:“久美永远都没法谈恋爱,这这样告诉她让她心里有多难受!”松子终于受不了哭着跑出去了。
之后她在人生的路上,屡战屡败,再败再战,被男人殴打、家暴她不在意,被男人毁了事业她也不在意,她只是希望有人会给她一点爱,不要抛弃她。她用全部的自尊、前途,用她的一切去祈求爱,却最终求而不得。
这部电影在网上有很多解读:从松子的人格方面、松子的社会意识方面……从看这部电影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松子这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环境或条件影响了她的心理,最终使她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我想了很久,想不明白。直到我看了这本名叫《天生非此》的书,我想的一切问题,通通都有了答案。
《天生非此》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他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天生非此》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奥利弗·詹姆斯认为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童年时期的影响,童年时父母所采用的照料方式,是人在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原因。这是奥利弗·詹姆斯在研究、治疗数千个病患之后,总结得出的结论。
詹姆斯·奥利弗认为,人在婴幼儿时期,因为需要他人照料,所以在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弱势使得儿童从心理上想要讨好并迎合父母。他们从言传、身教、身份认同三方面学习父母的行为。而作为父母则通常会将自己的压力和问题宣泄在自己孩子身上,对孩子实行精神忽视或身体忽视,精神虐待、身体虐待、体罚或性虐待等。詹姆斯·奥利弗认为,孩子遭受虐待是造成孩子成人后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他指出,如果孩子遭受虐待,就会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天生非此》作为詹姆斯·奥利弗的代表作,主要写了虐待是造成孩子性格问题的主因;伤害造成的性格特征会在家族中代际相传;爱是最好的疗愈方法三方面问题。
A 虐待是造成孩子性格问题的主因
说起虐待,很多人都觉得,只有被毒打,才是虐待。其实不然,詹姆斯·奥利弗在书中明确指出,受到不当处罚,被粗暴对待,明显得对其他子女更为偏爱,对子女反复挑剔,言语暴力,都是虐待的一种。
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父亲不打她也不骂她,只是对她视若无睹,把她当小透明一样对待,这其实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虐待——情感虐待。这种情感虐待是最具毁灭性的虐待。
与其他动物比,人的生长时间很长,在成人之前的十几年里,大部分孩子都跟父母在一起,由父母照料,读书、学习、玩耍……因为是被父母照料着的,孩子内心会有一种不安感,这种不安感在3岁之前表现特别明显。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所以会努力获得父母的关注,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无限维护,詹姆斯·奥利弗将这种现象称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在中国,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听话”,“你看xx家的孩子,多么听话懂事……”中国父母把听话懂事作为考察孩子是否优秀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孩子,也会努力迎合父母的需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曾经见过一位长相漂亮可爱的胖女孩,熟悉之后告诉她,如果她再瘦上10斤,一定是绝代佳人。她连连摇头:不可能,不可能!
她说她有个漂亮的妈妈,从她小时候记事起,她漂亮的妈妈就经常居高临下看着她,口气严厉地说:“你看看你长得,眼睛小嘴巴大,从头到脚就没一点像我的地方!”“带你出门,我都觉得丢人!”她觉得自己丑爆了。
长大后有男孩子追求她,她开心地告诉妈妈,她妈妈说:“别人那是看上咱们家有钱了,要不就你那长相,别人怎么会看中你呢?”她默默无语,拒绝了男孩的追求。
心里不舒服,她开始暴饮暴食,越来越胖,又成了她妈妈攻击她的借口。这位女孩三十岁了,单身,一事无成,抑郁症。
这种行为,奥利弗·詹姆斯成为“我很好,而你不是”机制。
他说,很多父母会把工作中积累的负性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使用的方法大部分就是“我很好,而你不是”机制。据研究,80%的抑郁症病人都至少有过一种负面童年经历。
除此之外,情感虐待还包括“亲密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狂怒或身体暴力的恐吓向受害者灌输恐惧感,这种行为还会出现在配偶之间。
B 伤害造成的性格特征会在家族中代际相传
“对子女来说,想要获取父母的赞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完全复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孩子会通过言传、身教、身份认同三方面来获取父母的认同。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会鼓励孩子的某些行为,对其他的自己不满意的行为加以抵制,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的行为能讨好父母,怎样的行为会惹得父母不高兴。他们学会对父母听话照办以博得好孩子的名头。孩子性格的养成,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受到父母教育的直接影响。
孩子从很小时候起不仅会受到父母的教育,孩子自己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言谈举止,性格及行为模式。
所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除了言传、身教之外,还会把父母的言行代入自身,将其当做自身本身的一面。身份认同的根源是爱意或恐惧。
詹姆斯·奥利弗指出,因情感虐待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会在家族中代际相传,父母会复制自己父母的行为,而同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他举了英国名媛皮驰斯来作为例子。
皮驰斯的母亲葆拉是英国知名主播。葆拉在自己小时候,被父母亲虐待,在青少年早期就开始吸食烈性毒品,性放纵、滥交。曾多次婚内出轨。在2000年她41岁时,被发现因吸食海洛因过量死于家中。
她的二女儿皮驰斯,同样在十四五岁起开始吸食毒品,性滥交。在2014年,她被发现因吸食过量海洛因死于家中。
为什么与葆拉相似的是她的二女儿皮驰斯呢?
据调研发现,二女儿皮驰斯的姐姐菲菲比她大6岁,妹妹比她小一岁半。皮驰斯一出生,葆拉为了不影响大女儿和自己的生活,就把皮驰斯交给保姆照料。皮驰斯两岁时葆拉开始尝试自己照料皮驰斯,由于照料人的突然改换,小皮驰斯很不适应,整夜啼哭。这让葆拉很不耐烦,她觉得皮驰斯对自己抱有抗拒态度,所以与其相处时脾气更为暴躁易怒。她对待皮驰斯跟另外两个女儿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皮驰斯小时候就经常被忽视,同时被精神虐待。在她8-11岁时,遭受更为严重的精神折磨。
她没有安全感。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使得她把精神虐待作为对母亲的身份认同,在不知不觉当中,她身上已打上了母亲葆拉的烙印。她期望通过模仿并复制母亲的行为来获得安全感与社会认同。
但最终,这种影响太过巨大,皮驰斯最终走上了和母亲一模一样的道路。
C 爱是最好的疗愈方法
上世纪哈利·哈洛著名的恒河猴实验,把刚出生的小恒河猴跟母亲分开抚养,在一个铁丝做的玩偶身上绑了奶瓶,另一只绒布做的玩偶身上什么也没有。小恒河猴在饿的时候会到铁丝玩偶那里吃奶,剩余的时间都呆在绒布做的玩偶身边。遇到惊吓是,小恒河猴会紧紧抱住绒布玩偶,发出尖叫。
令人回味的是,这些恒河猴长大后,表现出孤僻、不合群、无法适应族群生活、甚至无法交配的特点。他们回到族群内,便沦为了整个族群的最下层。
哈利·哈洛这一系列残忍的实验是想证明:爱,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东西。
奥利弗·詹姆斯指出:找出自己家族中的代际模式
这种方法在于问问你的父母他们10岁时发生的事情,找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等于把伤口血淋淋的撕开。但伤口一旦暴露,离痊愈也就不远了。
父母-成年人-孩子,改变代际最后的方式:成年人模式
很多家长自己的心智似乎并未长大,宛如时光凝滞,他们的心理也永久地停留在某个时间段,从此再无成长。他们要么摆出家长的姿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资产随意对待;要么如同孩子般大发雷霆逼着自己孩子认错。于是,孩子被迫快速成长,变成跟他们一模一样的人,家族的悲剧模式代代相传。
而最好的,就是使用成年人模式,去感知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有一句话:
“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不要为了别人而活着——为了成为自己而活!”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足够的关怀,在这世间行走时,磕磕碰碰,遍体鳞伤。只是外伤容易好,内伤难治愈。药膏涂抹在伤口可以治疗外伤,而内伤的疗愈,只能靠自己。打开心结,找到创伤的原因所在,掬一把爱的药花撒上,告诉自己,世界依然很美,我爱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