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做道题:
最近数学课教了“上下左右前后”,我翻开孩子的作业本,原以为他不会出错,没想到一个题目上竟然被老师画了两个红圈——他出错了。
仔细一看,题是这样的:请把小马前面的动物涂成黄色,把小马后面的动物涂成红色。下面的图从左到右,有五个小动物,第一个是小猴子,第二个是小鹿,第三个是小马,第四个是熊猫,第五个是兔子。小马在最中间,画的是侧面,马头朝左,马尾巴朝右。
我一看题目,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吧,小马前面是猴子和小鹿,后面是熊猫和兔子,怎么会出错呢?于是问儿子怎么会错了。起初他说,一开始不小心涂错了符号(他们用圈代表黄色,用横线代表红色),后来发现就改了。我觉得这不是他的风格,又多问了一句:“你分得清前后吗?”孩子看我问的很真诚,态度也和蔼,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妈妈,什么是前啊?”听他一问,我大吃一惊,难道他真的分不清前后吗?不会呀,昨天还告诉我,他和坐在后面的同学下课一起玩儿呢。我耐心给他解释,他的脸的方向对着的就是前,后背方向对着的就是后。然后继续问他:“在教室里,你后面的座位坐着的是谁呀?”“是康子健。”“对呀。”看来他是能够判断清楚的。
我心里越发疑惑,只好拿着他的数学作业本仔细看。从铅笔留下的痕迹中可以看出:一开始他认为只有小鹿在小马的前面,而猴子、熊猫和兔子都在小马的后面。那么他是为什么认为排在第一个的猴子会在小马的后面呢?再看这几只小动物站的姿势,哦,我一下明白了!猴子、熊猫和兔子画的都是正面,并且画的比较小;小鹿和小马画的都是侧面,相对画的比较大。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猴子,熊猫和兔子应该离我们比较远,小鹿和小马离我们比较近。他认为离我们近的就排在前面,离我们远的就排在后面。得出了初步的判断,我拿出了几块橡皮摆放了一下,然后问孩子:“你是不是觉得他们是这样站的?”孩子,点点头激动的说:“对对对就是这样的!”
呵呵,孩子啊,你也太有趣了,你当参观广播操比赛呐!居然从平面的图画中看出了立体的感觉,也真是没谁了。
为了让他以后会做这种题目,我告诉了他一些基本的,规则。首先认为他们是站成一排的,要在他们这一排里分前后而不要从侧面去看;如果有某个动物的站姿明显的有头尾方向,那么就认为头的方向是前;如果站在什么交通工具上,车头方向是前;如果大家都是乱站的,那么默认左边是前;如果题目中明确说从右边数,那么右边就是前。
我觉得自己已经说的很全面了,孩子早就不耐烦了,“我知道了,我到一边玩儿去啦!”
分清上下左右前后很重要,但是做错题的孩子并不是笨孩子,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在他们眼中,没有我们成人世界的先验规则,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许这正是创造力的来源。我总想尽我所能的保护孩子的这种创造力,不让它在一次次做题中消失殆尽,可是我能做到吗?我不也告诉了他一堆规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