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春节童谣,开始准备过年了。二十三除了包水饺外,我还专门从超市买了大糖瓜,叫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随着年龄增长,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虔诚了,由不闻不问到总想去探究一下中国的民风民俗。中国这些民风民俗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和祝福。
腊月二十四,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过后,一直到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腊月二十五,买豆腐。注意不是做豆腐,以前都是自家做豆腐,现在省劲了,有豆腐加工坊,直接买。虽然省去了自己做豆腐的麻烦,但是总感觉少了一点自家做的豆腐的浓香味。致使“忙年”的味道也比以前也比以前淡了许多。
为了使“忙年”有“忙”的体现,我决定自己蒸馒头和年糕。二十四晚上我就开始忙活。先用酵母搅拌上面粉,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面盆里冒出了许多的泡泡。于是又拿更多的面粉搅拌到盆里,这次搅得很稠,准备一早起来揉面。三点左右,起来看了一下,面发得要溢出来了,赶紧又放一些面粉在里面,揉一揉,准备天明好蒸馒头。揉面是个体力活,面越揉越软,越光滑,蒸出来的馒头才好吃。
以前全家要蒸四五锅馒头,全家一起上阵,有揉面的,有做馒头的,有蒸的。从早上五六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才完成。现在自己蒸馒头的少了,大都去超市买。没事的人家才蒸一点。但我很热衷于自己蒸点馒头,这才显示出“忙年”的“忙”来。
蒸年糕要提前到超市买好糕面和红枣,红枣要买小一点的 。你要认为蒸年糕很简单的话,那就错了。年糕面和水的比例要适当,若水多了或少了,蒸出来的年糕就软了或硬了。要是不琢磨琢磨,只简单去做,是做不好的。
看看我蒸得年糕和馒头,眼馋了吧?
有劳动就有收获,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吃着自己蒸的年糕和馒头,格外好吃。
二十六买肉 ,买鱼,买鸡,二十七炸肉炸鱼,炖鸡。鱼要买那种胖胖的小鲫皮鱼,鸡要买大公鸡。这些都是老一辈叫着这样买,至于里面的道理也没有深究。
“大意失荆州”,炖鸡时鸡炖得太烂了,鸡腿都散架了。本来要用这鸡腿上坟用的,这可怎么好?再去买一只吧,于是跑到门市又买一只公鸡,每斤十元。唉,这小商小贩买卖做的,二十六买八元九,二十七就十元了。十元就十元吧,不能再为一只鸡跑到别处去。再买点肉,肉二十六买的十一元,二十七十元。现在是自由贸易,就是不一样的价格,这样才形成竞争机制。
看着就饱了。难怪昨天我问哥哥买了新衣了吗?年备得怎么样了?年后怎么招待我呀?哥哥说啥也不准备,平时吃的和穿的都和过年一样,没必要准备。过了年,就什么都有卖的,招待客人,先吃先买,还新鲜。看样我的观点还是老旧了点,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备年。现在物品这么丰富,想买什么,到处都有。
不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民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年的一些新时尚代替了一些旧的风俗习惯。这是国泰民安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希望看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