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娱乐时间和小李子聊天,用鼓励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妈妈今天注意到你做数学题,思考了还是不会的题目,主动发短信给老师,请求老师指点。看起来你心情也很平静。”孩子双眼看着我,他的眼光里发出相信的目光。
“我看到你写读后感,很快就完成了,你是怎样做到的?”孩子满脸笑容。
“我就是把书故事映象深刻的写了出来,然后加上我想法,就可以了,我并没有写的太多。”孩子自信地回答。
“嗯!一篇好的文章不一定写得很长。”他连连点头,还跟我讲了一个关于写长作文的笑话:“一位同学为了一篇关于表扬500字的作文,开头:今天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然后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都表扬了我,全部写了进去,数一下刚好500字。”“哈哈哈!那位同学太有才了。”我们抱腹大笑一阵。
“那妈妈最近有哪些改变没有,比如脾气、做饭?”
儿子:“有!自从你读书以后,你变温柔多了。脾气也温顺了,做得菜也可口了,菜的样式也多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
“嘻嘻!臭小子,妈妈听了心里很愉快!”
第一次听到小李子夸夸我了!
回想下,在和孩子之间保持着链接是有必要的,谈话间的方式改变了,孩子也会同样回馈你。
我很喜欢三毛曾经在《送你一匹马》里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