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从哪一天开始,才算进入了冬天呢。大概得从天气变冷,我们穿上棉衣棉裤,学校开始搭炉筒子,我们得烧炉子开始吧!
我们学校的确和实验小学比不起。人家实验小学是烧暖气的。所以,当时,我们四完的师生经常把自己比喻成八路军、红军战士、共产党。把实验小学比喻成国民党,资产阶级。有什么活动我们都跟实验小学较个劲儿。貌似所有的活动只要能够打败实验小学,我们就非常开心。
当时,在我们心中只有实验小学是劲敌,其他学校的孩子貌似都很中庸,其实是不太了解。学校间很少建立阶级兄弟友谊。他们没有实验小学富有,又不红也不专,又没有我们爱国。暂且可以忽略。就这样一直忽略了6年。直到到初中,遇到了各个中学的孩子,才发现,他们也是非常出色的好孩子。
其实,有时候,一旦我们打不败实验小学,大家就会很不甘。大有红色革命不被支持赞同之感。老师也会露出遗憾的表情。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后,吐槽一番,教育局不公正,太向着实验小学了。这世道不公啊,国民党怎么可以胜利?最后老师也认同这点。达成一致后,我们带着“仇恨”,又开始进入新的学习生活。
我们班主任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平时的学习,我们除了钻研课本,还做一些老师给抄写的练习题。那时候,只有老师有一套练习册,除了老师上课给我们练习外,都让学委黄丽红每天早上抄写在黑板上。每天早上不到6点,黄丽红就已经到学校抄题了。那时候,天还很黑,我们学校没有灯,都拿着蜡烛,到学校抄题。可以想象,满天星空,屋内伴着红彤彤的炉火,还有蜡烛,这画面很美,也很让人振奋!看得出,我们的条件是艰苦的,我们的学习是刻苦的!感谢学委每天早出晚归的认真负责!
自从学校搭上炉子,我们就开始自带柴火,轮流早起,到学校生炉子。老师要求六点到校引炉子,六点半,火必须生起来,屋子必须暖和起来。大概轮了四十多天,终于,轮到我引炉子了。我提前一天将豆杆儿和木头捆起来,放在丝袋子里。早上,没吃早饭,顶着星星,五点十分就上学了。到学校,六点。学委黄丽红已经在门外了。我赶紧拿着昨天晚上要的班钥匙,把门打开了。虽然来晚了,但我真觉得这个过程非常神圣,我一定要把班级烧得暖暖和和的。这是爱啊!果然炉筒子被我烧红了,我还得警示同学,离炉筒子远点。这一天,都得看炉子,填炉子,压炉子。直到晚上放学,任务才算完成。
想必其他同学比我还认真,我们才没遭什么罪吧!有几位同学不知道引了多少次炉子,比如,王大勇同学,蒋文彬同学,他们帮柔弱的女同学和来晚的同学引炉子。无私地为班级同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弥补着班级一些显而易见的或不易察觉的漏洞。
时间过得很快,期末考试后,我们就进入了为期两个月的寒假。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早出晚归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了。
寒假一到,家里基本上就淘米蒸豆包了。我跟着爸爸去米厂,把淘的米打成面,然后,妈妈把打好以后的黄米面或江米面发酵,再把芸豆或红小豆蒸熟,用豆杵子把豆子撵碎,再把豆馅攥成圆球,馅就完成了。面基本上发酵到有点酸味,就可以包豆包了。我们不太会干这些活,但也跟着妈妈在里面混。也包豆包到手腕子疼。可想而知,妈妈独自包完绝大部分豆包,是多么不容易。豆包放在面板上冻起来之后,就可以储藏起来了。一冬天的干粮就完成了。
每个寒假,头几天,我做寒假作业都很积极,但做着做着,就会遇到很多很难而看不懂的题,基本上都空着呢。要很努力才能计算出结果,才能填上文字答案。没有答案,也不知填得对不对。每年上交的寒假作业,都杳无音信。因为老师忙着新课程,没有时间再去对答案了。这是良心的作业,自己认真过,努力过,才不后悔。
接着,开始疯淘的日子就来了。可哪逛的日子也开始了。我家吃饭早,我每天吃完早饭,就去王超哥王敏姐家玩,8点了,她家还没起来。我每天去,先把厚厚的冬棉帘子掀起来,看看他家起没起来,一缕橙光照在漆黑的屋里,他们四口人都从被窝翻了个身,把脑袋转向光的方向。我开始敲窗户,“开门,开门!”然后,在缝隙里,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开始穿衣服。大娘穿得快,给我开门。我就先到屋里嘚瑟一圈。然后,非常勤快地跑到外面,踩着凳子,把他家棉窗帘卷起来,卷到窗户最上面,用绳子系起来。是我给他家带来了光明,想到这,我是相当的开心啊!
一连好几天,我都是光明的使者。我回家炫耀这事,让我妈给我骂了。“人家都没睡醒,得烦死你。明天不许去了!”他们会烦我吗?没看出来啊!那好吧,我明天不早去了。后来,他们从来没提过光明使者的事,看来我的行动并没有换来他家的欢喜,那妈妈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了。可他们真的善良到一点都没表现出来。我得注意点了。我再去,得等到9点,他家吃完饭再找他们玩。
我还经常逛达到我家西院包婶家。包婶家烧得不是暖气,是炉筒子。这也是我愿意去她家的原因之一。包婶家在炉筒子周围养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有的长满花骨朵,有的已经开花了。仙姿绽放,如鹤如客,翩然而至。单是仙鹤来就有好几种颜色开放。大冬天赏花,赏心悦目也!
包叔前一天出去打鱼,弄回来好多小鱼和大瘪盖。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包华、包霞在炉子上烤瘪盖。屋子里飘来一股奇怪的味道。等烤熟了,把翅膀拔掉,就可以吃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奇怪的味道是瘪盖的香味,带有一种最原始的野生味道。吃一口,你就会爱上它。果然,我上瘾了,在他家烤了3、4个,被我吃掉了。我还带回家在我家炉子上烤了5、6个。把弟弟妹妹的馋虫都给勾出来。记住哦!大瘪盖千万不要油炸,油会盖住香味。得在炉子上烤熟,才能吃到那股原始香味儿哦!
包叔家种了一大片的菜园。他家还有大棚。大棚的厚塑料上,在天冷的初春,得盖上草席。所以,从秋天起,我就看见包婶坐在地上编草席。冬天,包婶把草席弄屋子里编。那线绕过来绕过去的,非常难学。我学了很久,才领悟它的缠法。有时候,我去包婶家,就帮包婶编一会草席。这对于手工能力不强的我来说,着实,多了一份乐趣。
我家南边的动水河早就停水了,静水河也在深秋,被大气蒸发到不剩多少水了。但是,前面的养鱼池还有水,冬天结冰一米深,我们放寒假,正好能在那玩。那年,正好没怎么下雪。冰面冻得很光滑。冰面上有穿冰刀鞋滑冰的,有抽嘎的,有坐冰车的,有什么工具都没有,插兜用脚从高坡中滑下来的。我们穿得不厚时,玩到冷了,就赶紧回家。穿得很厚时,一直玩到浑身冒汗,妈妈叫我们回家吃下午饭。寒假,我们一般都吃两顿饭。总是意犹未尽的时候,妈妈就叫我们回去了。我们心有不甘,计划吃完饭接着玩,但等回来,再找人的时候都无影无踪的,其他小朋友也被妈妈喊回去吃饭了。
寒假,我们也不是一直在家猫着,我还去我三姨家。三姨、三舅、姑奶家都在长胜三屯。后来九舅家也搬到了这里。拿着换洗的衣服,我就来到了三屯。我比较会安排,三姨家吃得好,水果管够。家又暖和,吃住就在三姨家了。玩的时候,在三舅家。其实,三舅家若是干活也搭把手。他们就打趣说,吃东西在你三姨家,干活却跑你三舅家。那能行吗?
那的小朋友对我都很友好,骨子里透着善良和淳朴。导致,少年的我每带着“街里人”的优越感时,都会被他们的热情和友爱融化。三舅比我爷大一岁,他的孙子,我叫大侄,比我大一岁;他的孙女,我叫她大侄女,比我大三岁。这的小伙伴,男生女生的,都是他俩的小伙伴。但我主要还是跟大伟、小红还有我丽姐玩。
晚上,丽姐把炕烧完后,把炉子用木头烧得旺旺的。把炉面清理干净。把削好皮的十来个土豆摆在上面,用盆扣上。开始烧土豆,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等待是漫长的,我总是让丽姐看看土豆烧没烧好,每五分钟来一次,现在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有讨人厌的时候,再想想丽姐的好脾气,我心里暖暖的。终于烧好了。土豆无论是温度还是味道,都非常好。不像我自己在家煤炉里烧的土豆,胡巴乱啃的,到最后浇水洗,硬是折腾凉了。于是,我每天晚上,都缠着丽姐烧土豆。丽姐也有很忙的时候,但她还是给我烧了好几次土豆,真是太幸福了。
我们几个去小卖店买东西,遇到抽奖的,他们好几个人都没抽到一个奖,我一抽,中了个一等奖,奖励一只钢笔。把我兴奋够呛,这也太幸运了。俨然,我仿佛成了时代的主人。未来在向我召唤。什么荣华富贵,大展宏图,美满幸福……这些字眼都在向我招手。未来的我,一定更棒!……现在想想,自己苦难颇多,这个小奖就像旧衣服上的纽扣,太不值得一提了。
转眼,快过年了。我就从三姨家回来了。家里开始办置年货。每次爸爸一进屋,我们就开始看,爸爸买了什么。无比期待和憧憬。那时候,冬天能吃到不冻的水果,就是非常好的了。什么苹果、梨、桔子、冻梨、奶糖、桔子瓣水果糖……应有尽有。还有妈妈炸的油炸糕、馓子等炸货。
妈妈在屋里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把平时捡的一些瓶瓶罐罐拿出来,摆在花墙上,开始玩过家家。与以往不同,我不再演爸爸,开始演妈妈了。大概是因为妈妈做的事比较复杂。主要是我比较想磨砖面儿。用一小块砖,开始磨大砖。磨来磨去,最后,大砖会被磨一个大洞,小砖越来越小,直到磨没。此时的砖面是大砖与小砖共同作用的结果。
拿一个破盘子,用砖面铺底,铺成圆形。再拿从没被破坏过的雪块,铺在上面,塑造出圆形,用绿色的松针点缀,一个生日蛋糕就做好了。演孩子的正好过生日。他可幸运了,居然又过一个生日。“切,这蛋糕又吃不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哈哈大笑,除夕上午过得真有趣。到处都是我们的欢笑声。接下来,吃过年饭,看春晚,包饺子,吃饺子,到底谁吃到硬币,一年一个样,我也不太记得了。
大年初二,我们得到长胜一屯的爷爷奶奶家。通常,都是二叔单位的车,把我们拉到奶奶家。每年,我们都翘首企盼,二叔一家的到来。能坐车在我们小时候是稀奇事。九几年的时候,车不必是自己家的,只要坐上就让人另眼相待!这一刻的我们,坐车荣归故里,可真牛啊。
一到屯里,无数的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老范家在屯里出名了。二叔还拿出相机,给我们照相。那时候相机也是稀罕物。我们家因为市里的二叔,无限荣光,无限风光。爷爷奶奶也因此容光焕发,更因为我家的大团圆,开心不已。
二叔和单位同事处的关系真不错,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关系,能把车借出来两三辆。走的时候,爷爷奶奶还给司机师傅一人两只活鸡。年过完,司机师傅还得来接二叔,有空座,我们也坐车回家了。
有时候,我还得在奶奶家多待几天。我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包叔家的炉筒子了。可能是潜意识里,我是想爷爷奶奶的。爷爷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烧炉子,烧得屋里热乎乎的。然后烧一壶滚沸的白开水,浇在拌好白糖的搅散的鸡蛋里。一碗好喝的鸡蛋水,是爷爷每天早上补品。我一去,爷爷就给我也冲一碗。想想真是太好喝,太幸福了。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我跟屯里的小朋友学了一种灯笼的做法。拿一个空罐头瓶,用麻绳沿着瓶口缠几圈。一个向左打个结,一个向右打个结。再拿麻绳,从左右两个结穿过来,各打一个结。两个绳各留20厘米,在系在一个结实的木棍上,然后开始做灯芯。
找个土豆,两刀切去两头,留下一厚片土豆芯,在中间挖个洞,把短蜡烛放进去。土豆就起到了固定蜡烛的作用。不知怎么回事,我做的灯笼总是不太成功。不是洞挖大了,就是不圆,太丑了,还可能在点蜡烛的时候,把麻绳烧断了。
等我回家时,经过努力,总算是可以提出去玩了。弟弟妹妹很高兴。为此,我霍霍了家里十几个土豆。妈妈生气地洗了洗,削吧削吧,炖了一大锅酸菜。
快开学了,开始疯狂地补作业中。尤其是最后一天,很多孩子都奋战到11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心里捶胸顿足地后悔。如果早点写,就不至于这么惨了。好想睡觉啊!这样吧,先睡一会,明天早上,接着写。5点,又接着写了一会儿。开学第一天,由于大扫除,事项超多,老师没收作业,晚上接着奋战,总算是把作业写完了。
三月一日,虽然天还是很冷,但大家都会给三月叫今年开春,没人会给它叫“今年冬天”。新学期开始了,漫长的冬天就算过去了。我的故事也就讲完了。感谢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