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五一,天气特别好,阳光普照微风习习,还是春天的感觉。
今年这个五一,大致是这些年来比较特别的,其实每年同样的时节,经历肯定不一样。这个世界,每天迎来多少人,有送走多少人,怎能一样呢?
去年五一的天气是晴天是阴天,即使是同样的天气也有不同的温度。
岁月更迭,每年遇到不同的人,每年不同的心境,岁月把人往前催着,人在岁月里奔忙着。
【1】大明宫的花儿开了,老家看花还要收门票
今天计划到大明宫去看花。每年进入3月下旬大明宫就进入花季,先是紫叶李、玉兰花,后是杏花、桃花,再后来是牡丹,到5月份,芍药和月季花正是开得旺。
这些年,城市里的花越来越多,现在樱花整条街、整条街的,牡丹园这几年也多了起来,除了植物园以及个别景点外,公园全部是免费的,城里的人可以免费享受美好春光。许多名贵的花儿也能轻易见到,例如兴庆公园大片大片的郁金香。
农村的花也多,春天来临,满地的野花,随处杂生的野草,泡桐花、洋槐花等等,还有果园里大片大片的梨花、桃花,但是整片整片的牡丹、芍药,还有我叫不上上来名字的花,农村没有的。
当然不能用这个来比,农村有农村的好、城里有城里的优越,没有谁能替代谁,总是城市更吸引人、更有活力。
我们在大明宫看花时,老家的亲戚说他们那里有牡丹园,他们正在看花,门票不贵,才10元,人还不少。
然后我们说,看我们这里花多不多,免费的,不要钱。你们还给人要钱。
经营牡丹园的村民,大致这个牡丹园是他一家主要的营生,辛辛苦苦的汗水都洒在里面了。
无可厚非,只是突然有感触。感触来源于落差,来源于众生的不一样。也许这就是红尘世界。
昨天晚上,全家决心满满早上7点起床,7点半出发。可是,我这个睡眠患者,多年的老病折磨,半夜醒来,早上十分迷糊,头脑不清醒,浑身困乏,就想赖床。我不带头,一般没人先爬起来。于是就耽搁了。
大明宫里到处都是人,跑步的、跳广场舞的、练声嘶吼的、拍打功的等等,热热闹闹,走进大明宫就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张力、向上的活力。
大明宫的芍药开得正旺,惹得游人纷纷而至,不管美丑,不管保安呵斥,都要与花来个亲密接触。
我们登山土堆堆——栖霞山,回忆张同学初中军训时我俩躺在草坡上的情景。
时光匆匆,一无反顾。
大明宫回来,全家心情不错,坐在客厅里聊天。张同学和我们大致是啥都聊,气氛和谐。我开玩笑说,这个娃,一天天的,看着乖的,答应的爽快的,就是不听话,全反着来。看来不收拾不行了,要不咱两今天把你娃咥一顿,捶打捶打,以前一个人就打的动,现在养的这么壮实,一个人打不过,咱俩一起来,好好捶打一顿,看还敢不听话。
杨说,打,好好打,一天拿着手机哄我俩,不是聊天就是看哔站。
然后对着张同学说,你还想要仓鼠,看你吃的这么胖,你就像个仓鼠,一天不学习,就知道看手机,看比里比里的,不收拾不行了,从早手机刷到晚。然后我就开始上手抓张同学。
然后张同学说,来,来,谁怕谁。然后笑着,我两就扭打起来。张同学用尽了全力,我搬不动。我两就扭打起来。
我俩扯了一阵子,我说不行了,管不住了,打也打不过,骂也不听话,就这样吧!张同学故意说道,哼,还想收拾我!
哈哈。太有意思了。
【2】汽车延长了人的脚,也束缚了脚下的路
总是放假了,全家决定去灞河边溜达溜达。再就是想看看新修建的天华岛。
好久没去灞河边了。曾经折柳送别的灞河边,如今成了市内河,成了西安人休闲的好去处了。
本想开车去,可算算距离,8、9公里,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半个小时的样子。这些年,户外骑行者众多,都骑到西藏去了。而我们家,骑自行车就是来回家门口到菜市场或者办公室的距离,很少有远距离的骑行。要不做个新的挑战。
她俩骑电动车,我骑自行车。杨担心电动车骑过去,骑不回来了。
一路上阳光洒射,旁边的绿化带翠绿翠绿,温度刚刚好。
总是路上的车比自行车多,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多。过了浐河桥继续向前,到了灞河边上,全是车、全是人,灞河西路车辆川流不息,从这边过那边都要见缝插针。
河堤有通往沿河斜坡路,车子直冲而下,径直到了栈桥上,脚下是荡漾的湖水,身边是依靠的自行车,真是太惬意了。
岸边的丛林里,全是席地而坐的人,吹着河面飘来的风,享受树下的阴凉,心里有一番轻松和愉悦。人喜欢河水、喜欢山、喜欢绿草、森林,人与自然是相互陪伴,大自然能给人带来最温馨的慰藉,也许超越工业化带来的享受,但无分高下,相辅相成。
我们沿着河岸骑行,有骑行穿过天华岛上的人行桥,从桥面迎着风驶向天华岛,沿岛又骑行一周。最后骑向对岸,沿着对岸的曲廊回折左拐右拐的,真是有滋有味。等我们爬上堤岸,哇!又一个开阔的世界,全是小朋友,这里是小朋友的开心乐园,免费的游乐设施新奇有趣,忍住不张同学也上去体验了一把。
我们从西岸到东岸,我们下河堤、上河堤,全靠自行车了,如果开车,我们只能蜷缩在车辆附近的区域,如果太远,紧靠脚力是有困难的,而且会走的人困马乏的,反倒失去了悠闲享受的乐趣。
有些人,会在车顶或者车后面挂载上自行车,但毕竟最多也就两辆了,三人同行无法同时满足一起的乐趣。
车有车的远方,自行车有自己的脚下。
车的远方更广阔,自行车的脚下更丰厚。
我喜欢、我享受骑着自行车如此这样的短途旅行,当然我们也离不开汽车。
看着过节拥挤在一起的汽车,想想,忍了几小时的堵,就为了远方的目的地。想想都煎熬。这样的境况下,骑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3】诚心诚意的人,总会迎来众人拾柴的时候
风光再好,总是要回家的,家是落脚点,是再远也要回到的地方。尽管我们只是在家的周边闲逛了一阵子。
走,回,回家了!这是我们的口头禅。下班!下班了!下班,回家!放学、放假,回家!
在回家之前,有个事情要办理,人是铁饭是钢,再说过节呢,一家人总是要吃顿大餐,以示敬意,对节日的敬意。
她俩想吃串串,于是我在网上开始搜罗。万能的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组成了。最终确定了一家,带有露台的串串店,价格适中吧!
她俩对我挑选的这家店带着怀疑,愿意去,主要因素是这家有露台。
终于到了,看着这周边的环境,似乎心里没底!感觉冷清的!像是新开的店。
上了3楼,静悄悄的,无人?心里不免疑问,难道来错了。
还好,里面有三四桌人。心里稍微好点。老板很热情,跟前跟后的,不停说着店里的情况。我说是团购的,老板就给说食材情况,不停叮嘱我,要拿够,不能让我们吃亏了。
在用餐过程中,老板不停介绍他家的情况。每当有客人走,老板第一时间帮忙收拾桌子。闲不住的老板。
老板问我们味道,问我们食材情况。
老板说,我这地方偏,就靠老顾客呢。我做这个,就想做好,就想做长久。我这食材,让客人真实评价……我插话到,你家的食材真是厚道,看看这两块蘑菇,别的家,你这量能穿四个签字,你这才一个签子。锅底的料味道也正。老板说,你尝尝,我家三鲜汤可以直接喝。张同学补充到,别的三鲜没有味道,这个三鲜的有味道,好吃。
后来,老板烧了一大桶醪糟,喊着客人们去喝,并补充到,醪糟解辣。我舀了热腾腾的三碗醪糟,喝下去真的很舒服的。
我想,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样,这个串串店,也是老板的营生,是养家的依靠,也是人家的事业。
老板对串串店,也是付诸一腔热情,除了赚钱,还有情怀。
祝愿老板的串串店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