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一直记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外婆跟我说:“唉,到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你就初三了,不敢想象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外公、外婆和我一起观看。外婆说:“嘿,这么快就到了。”
如今,又过了十年又一年。
这十年的春节,没什么不同。唯独今年的春节,长辈们不约而同地评价我:“肯多讲话了。”
参加了好几次单位聚餐,我自己感觉在桌上“能多讲话了”,“饮酒不行话来凑”,但是领导和同事给我的反馈常常是:“还不够。”
我总是在观察,其他人怎么个“能讲”。发现大多数同事喜欢调侃某位普通员工:“哎呀,你是x总。”这话我就不会讲,至今仍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讲。
灵魂之友前几天还跟我提到,她念高中时,就有同学爱调侃别人:“你是x总,我们跟着你混。”她也觉得好笑。
我也在观察他人,怎么个“同事间友好”。发现男同事翻女同事的包拿车钥匙,他们觉得这就是“同事间友好”;发现女同事一把挽着已婚男同事的胳膊摇晃;他们觉得这就是“同事间友好”;发现相互之间劝酒,你不喝我就不罢休,他们认为这就是“同事间友好”。
快放假那几天,单位没什么人,我把最近买的书带去看。一同事来了,问我在看什么书,然后就把书拿起来翻。书里有一封附带的信,她就这么拆开看。好吧,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同事间友好”。我正在逐渐适应。
不久前团年,请回了退休老领导。部门领导要求我跟他们一桌,内心无比不愿,无法拒绝。刚落座,领导又叫了几位爱饮酒的男同事一起来,这下座位不够了。领导对我说:“你去另一桌吧!”
我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立刻“逃跑”。之后还在想,“逃跑”的速度太快,应该“慢慢走”。随后又觉得,这也没什么。
另一桌就是不饮酒的同事。领导来敬酒时,发现我们这桌的某同事杯子里的是饮料,说道:“立刻换成酒。”同事答:“我要开车接小孩放学。”领导又说:“找代驾。”
僵持了好几分钟。
灵魂之友说,她不喜欢饭局的原因之一就是:领导或者长辈让你吃肉,你就得吃肉,哪怕这块肉很腻。你拒绝就成了“错误”。
记得有很多文章都在讲“无效社交”,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很会活跃气氛就是“外向,合群,社交能力强”,其实很多人都是逼着自己这么做。
我们单位团年吃的羊肉,第二天我就上火了,嗓子疼。买药花了几十元。路上我在想,买药花钱,嗓子还疼,不参加聚餐要发红包,也是这么多钱,嗓子还不疼,我选发红包。
虽然我现在“肯多讲话”,但是“没有必要讲的话”是怎么也学不会。
而我也觉得,同事和朋友之间再“亲密”也要保持距离。
身边有几位有趣的人,我是无比庆幸的。
大学时的一位老师,80后。
某天上课时,有同学偷偷打游戏,这位老师立刻向那个方向走去,这位同学吓坏了,其他同学也看过去,想知道事态如何发展。
这位老师来到这位同学附近,四处张望,许久,自言自语道:“我刚才听见猫叫声,怎么这么快就不见了。”
又往讲台上走,边走边讲:“我前几天在这间教室看到它了,没想到它叫了几声就出去了。我下课后要去找找它。”
台下所有人先是一愣,而后都乐了。
这是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有趣的灵魂”是什么样的。
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