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往昔,发现自己一直是处于不能及时调节自己情绪的状态。而这一点并不是因为缺乏解决情绪的能力,更多是因为缺乏上帝视角,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于是就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快熟了都不知道。
前段时间听人讲进化论,讲到男女之间的区别。男人调节自己情绪能力会很强,他们的血清素恢复得更快。这是为什么呢?以前男性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一样。他们要负责养家糊口,要狩猎,所以就算失败了也必须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及作战方案,以便赢得成果。否则只能面临饿死。而女性面临的即时挑战更少,频率更低。所以即使待在某种情绪中,也不会立马出现负面反馈。从长远来看,女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多巴胺的恢复能力比较男性会差一些。举一个最实的例子,男女双方在吵架之后,通常5分钟后男的就可以呼呼大睡,而女的只会火上浇油,你怎么可能在跟我吵完架之后5分钟就睡了,你不是应该安慰我吗?你不是应该道歉吗?
基于这种情况,那女性还有回旋的余地吗?
第一,把自己放在一个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不断的接受各种挑战,不断的刺激自己的神经。当你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你的自我恢复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闭门造车,不仅是因为缺乏跟外界的沟通,更多的是因为闭门造车会让你一懒就懒半个月。不过,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更被动,当然也更具有强制性。因为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为了适应环境去调节自己。
第二,上帝视角的切换。在苹果系统中,有一个快捷方式是四指向上拨就可以切换为上帝视角,此时你可以看到现正在运行的一系列程序。而人只有在切换在上帝视角的情况下,才能知道别人干什么,自己又在干什么,有可能面临的危险是什么,全部都一目了然。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更主动,你可以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切换好几次上帝视角,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切换。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你未必记得切换视角。(解决这种缺陷的方式就是买一台苹果电脑,每天玩玩电脑,顺便把自己切换上帝视角的习惯建立起来——权当玩笑。或者在显眼的位置贴个便利贴,写上这一点——我是认真的)
写完这篇文章发现,自己离改变一个陋习的习惯又进了一大步。PS:上帝视角模式——我的血清素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