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科胡特的答案是:
自信: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
热情:当活力能滋养客体时
全能自恋,逻辑是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念头而转(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
一个能量球伸出了一个能量的触角,当这个触角
全能暴怒,当全能自恋受损,人会产生自恋型暴怒(意愿被拒绝,神就会变成魔,而生出毁灭欲)
全能自恋和全能暴怒能直接表达时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很有力量。
彻底无助,当即不能表达全能自恋,又不能表达全能暴怒时,这份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过会压制自己,这时人会体验到彻底无助。(暴怒不能表达,就会转过来攻击自身,让自己不能动弹)
被害妄想,彻底无助的同时,人还觉得像是被外界的一股力量压制,因此会产生被害妄想,觉得有一个无比厉害的人、机构或神魔在破坏自己的各种事情。(不能动弹时,会觉得所有不顺,是外界一个魔鬼害的)
了解主要带来控制感,疗愈的根本是关系。
全能自恋总是和孤独捆绑在一起,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会渴望卓越乃至完美,因此特别惧怕平庸,觉得“不卓越不配活”,因此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孤独的全能自恋必须伴随着深度的焦虑
关系或情感,才是人生中疗愈的力量。全能自恋不能直接被灭掉,但它可以通过体验到深度关系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以驯服。
自恋维度(权力维度),纯自恋推动的追求卓越,本质上为了追求权力,聚拢资源,并避免自己落在弱小而任人宰割的位置上。这时追求卓越其实是为了避免死亡,内核是死亡焦虑,而创造力意味着生,是死亡焦虑的对立面。从死亡焦虑转化为生能量,就需要在关系中驯服全能自恋,然后一个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会生机勃勃,充满创造力,热情和爱。
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全能自恋到真实自信的过程,是从孤独自恋到有深情依恋的过程,是从想象进入现实的过程。
当人进入现实失败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是,他会过度使用头脑的想象,并用想象去要求自己、别人乃至世界。这时的想象,会有高度的全能自恋,因此这份要求会变得难度很高,会很苛刻,所以构成“头脑的暴政”
围绕着头脑暴政,有一个重要的矛盾——过程和目标,目标主义者总想着立即实现目标,这其实是受全能自恋的裹挟的结果,也是受死亡焦虑的推动,而过程主义者,才能体验生命能量的流动。当你能够享受过程时,就意味着,你就真的有了创造力。
你会爱上这个凡间的万事万物,同时也会爱上自己,这样的爱,才能带来真实的自信。自信,只能来自于爱。
虽然全能感是最原初的人性,对婴儿来讲是正常的,而大的孩子和成人之所以还滞留在全能感中,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格”的关系,即情感。
另一个感知——孤独,那么我会推断,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滞留在全能感中,孤独总是和全能感联系在一起的。
双重束缚可以有非常复杂的逻辑来诠释,但是也可以是非常简单的逻辑:你不可以是A,也不可以是-A。
心灵空间的两种层级:
1)苛刻要求:你必须是A
2)双重束缚:你既不能是A,又不能是-A。
一,我有需要,希望被你满足,而且最好是我不用说你就满足我,这样我和你的关系是完美的,符合全能自恋的;
二,如果是我表达出来,我就处在自恋维度中的低位了,我在求你了,如果还被你拒掉,那我会觉得羞耻至及,为了避免自恋受损,我不能说;
三、如果是你猜到我的信息,你主动满足我,我不仅需求被满足了,同时是你求我接受礼物,所以我的道德资本没受损,在自恋维度中,我还在高位。
当事情这样发展时,我不仅得到了实际好处,同时我的自恋也没有受损。
恋是双重束缚的关键,发出双重束缚信息的人,是既想得到实际好处,又想维护自己的自恋。
我向你要好处,这本要身就构成了多层自恋受损:
一、我不完美了,我竟然还需要向外要东西;
二、我竟然得向你要东西,你给了我,我岂不是会欠你的?
这个心理问题该怎么解决?最好的办法是一个人在需求最少的婴幼儿时期得到了这种感觉:抚养者心甘情愿地照顾满足他,而且还从照顾满足中得到了快乐。
不是婴幼儿怎么办?答案:我虽然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做不到即满足你的实际好处又照顾了你的自恋需求。但整体上基本有这样的感觉,我是心甘情愿地想对你好,而且这样做时我很开心。
“双重束缚”已经很难办了,还有一种情形,会比双重束缚更严重的就是你怎么做都不对。
用人性坐标体系来讲,就是,你待在中心的原点,永远一动也不动,这才是绝对完美,只要你有动弹,就必然会有矛盾和残缺发生。
超严重地滞留在全能自恋中的人,会有一种深深的,自己从来没有质疑过的信念:我可以同时拥有所有好处的。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会发展处自己的各种倾向,所谓倾向就是心理动力指向的方向,你做了选择,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相应的损失。你越是行动派,你就越懂得,你必须选定方向,而没有通过丰富行动充分进入现实世界的人,会受全能自恋的想象控制,而想得到各种好处,最严重的,就是想同时拥有所有好处。
和双重束缚相对应的疗愈性状态是:"你既可以是A,也可以是-A",真持有这种信念的人,真实感知是,我不能待在任何一个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