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恋小她
6月,多雨。
有一个地方,雨从月初下到月底,
黄家驹歌迷的心里。
他的真的歌迷,不只在6月才听BEYOND,
但6月听起来,内心格外潮湿。
26年前,1993年的6月30日,
年仅31岁的黄家驹与世长辞。
他的一身才华,和未发表的几百首歌曲,
一起与大地,融为一体。
他的墓,在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有一个,
在不可估计的歌迷心里,可能有亿万个。
突然想起他,
不必舟车劳顿,远赴千里之外,
随便打开一个音乐播放器,
把耳机塞进耳朵,
他的声音,便慢慢响起。
唱着“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的他,好像从未跌倒,也好像从未远去。
他永远都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
不会再老一岁的,31岁的黄家驹。
相信不止我一个,他的亿万歌迷,肯定有大多数人,都这样,一边听着他的歌,一边骗过自己。
1/6
歌迷心中,耿耿于怀的1992年
中国人遭遇飞来横祸,爱说,如果,
如果,当时没有选择A,就不会有B,
关于黄家驹的如果,在1992年。
那一年,他对香港和香港乐坛失望至极,
和公司商量之后,他带着BEYOND成员,
远赴当时的亚洲音乐中心,日本。
没想到,1992年,
去的时候,是满怀憧憬的四个人,
1993年,再归来,
是满脸写着沉痛的三个人,
和一个躺在棺材里,
不会再有任何表情的他。
无数歌迷哭着,喊着,要去看他最后一面。
为了不引起现场的骚动,
为了满足歌迷们的愿望,
少数人获得了,可以当面向他告别的机会,
大部分歌迷,被挡在了殡仪馆外。
他们高声唱着,BEYOND的代表作,
从《再见理想》到《不再犹豫》,
从《海阔天空》到《光辉岁月》。
以前,是黄家驹站在台上,
将这些歌,一一温柔地唱给歌迷。
这一次,歌迷们,声嘶力竭地唱给他,
哪怕,他再也听不到,
哪怕殡仪馆一道门,将他们阴阳两隔。
2/6
二楼后座的“光辉岁月”
后来的人们提到黄家驹,
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天才。
可天才也有菜鸟的时候,
菜鸟是在骂声、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
最初,因为吉他弹得烂,
他被一个不知名乐队的吉他手骂。
技不如人,没时间在骂声中沉沦。
黄家驹开始疯狂练习吉他。
学过吉他的朋友都知道,
长时间练习,手指的疼,可以钻心,
他就在旁边准备一盆水,
疼了,在水里泡一会儿,然后继续。
从一个人的疯狂,到一群人的疯狂,
一个叫”二楼后座“的地方将它们收留,
那里,允许了他们的野蛮生长,
那时,他们的名字叫BEYOND。
邻居受不了他们的吵闹,数次报警,
可这也扼杀不了他们的热爱,
以口才好著称的黄家驹,
总有办法,将警察劝离。
二楼后座,是他们的乌托邦,
他们的很多代表作,在这里诞生。
被公诸于世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留在了他们心里,身体里,血液里,
不见天日。
他们心里的光辉岁月,不仅是《光辉岁月》。
很多年后,
有记者挖空心思找到了他们的邻居,
问怎么看待BEYOND,怎么看待黄家驹。
有个邻居说,
再回想那时,是他们的“光辉岁月”,
也该是我的。
只是那时的我,把他们的音乐当噪音,
那时的我,听不懂BEYOND,
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
3/6
3年之后又3年的,漫长撕扯
1983年,BEYOND正式成立。
1985年,BEYOND签约公司。
中间3年,他们经历着频繁的人员变动。
主音吉他手邓炜谦、贝斯手李荣潮离开了,
王欧文和黄家强,
带着他们的吉他和贝斯进来了;
王欧文离开,陈时安又带着他的吉他进来了。
最终,
BEYOND的成员,定格在这四个名字上:
黄家驹、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
在人去人来的变动中,他们过得充实而匆忙。
参加《吉他杂志》举办的吉他比赛,获得冠军;
参加各种演出,做办公室助理、电视台布景员、推销员等等,只为赚取生活费用和开演唱会的费用;
创造各种自己喜欢,但不一定大众也喜欢的音乐。
为了理想,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他们,脚踩着淤泥,心,向着月光。
最终,在他们的合力下,在父母的资助下,
终于够钱租下港岛明爱中心,
开了第一场,属于自己的,演唱会。
那次演唱会,他们称得上穷其所有,
“连蒙带骗”拐来了很多观众,
厚着脸皮给音乐公司的人发了邀请函,
然而,等他们站上舞台,
音乐公司的人,一个未到,
其余的观众,也是陆陆续续地走掉。
最后,算算账,倒赔了6000港币。
好不容易熬到签约公司,
以为命运会来个180度转变,
没想到,又是3年的漫长撕扯。
1986年,《再见理想》问世,没有反响;
1987年,《永远等待》问世,没有反响;
1987年,《亚拉伯跳舞女郎》问世,没有反响。
公司发出了最后通牒,
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如果还不行,BEYOND,就地解散!
看着黄家驹着急,
他的姐姐黄小琼也跟着着急,
从未干涉过弟弟的姐姐,第一次跟他说:
“我知道你们的音乐很好,
但在不理解的人听来,可能是很吵,
你能不能写一些舒缓的,
听了就能跟着唱的?”
不是没人和黄家驹说过这些话,
可是别人说时,他左耳进,右耳出,
家姐这样说,他终于走了心。
1988年,在公司的支持下,
BEYOND于3月和9月,连砸出两张专辑。
一张名为《现代舞台》,
一张名为《秘密警察》,
这种近乎孤注一掷,放死一搏的方式,
终于把郁郁不得志的BEYOND,
推到了他们向往的舞台上。
可是,同年获得十大金曲奖的《大地》,
本该早早出现在1987年的《永远等待》里,
只是因为1986年录歌时,一时没找到小样,
他们的成名就被延后了整整一年,
如果公司不再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如果他们不敢再“永远等待”?
命运可能也就因此,换了一个模样。
命运的翻云覆雨,总让人哭笑不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喜欢你》,
家姐黄小琼所说的,市场需要的缓慢的歌,
是黄家驹从心里掏出的,自己的情感故事,
这是一个爱而不得的,悲伤的故事,
他把它写出来,为了纪念。
人这一辈子,活两个意义。
一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一是认定自己喜欢的事。
但如果这个人,恰巧是追求创作的精神主义者,真的很难做到,两者兼顾。
大多数创作者的命运是,顾彼失此。
然后再把她写到作品里,用以祭奠。
古往今来,多少伟大作品里都有这种情愫,
黄家驹,也没能逃脱,宿命的桎梏。
4/6
红了,一切就真的好了吗?
走红的BEYOND,开始身不由己。
虽然连续有诸如《真的爱你》《光辉岁月》等深受欢迎的作品出现,但同时,令他们无奈的是——
他们会被安排,参加一个又一个,无聊的综艺节目,说着一些无聊的梗,陪着一些虚伪的笑;
被迫参加各种充满牛鬼蛇神的聚会;
他们极为珍视的一些歌,也开始成为某些电视剧、电影的陪衬;
他们还被逼着,去一些电影里做陪衬。
他们过得极为压抑,压抑让他们开始写一首,名为《俾面派对》的歌曲。
旁人可能觉得BEYOND有名了,飘了,
旁人会说,再不济,也比他们没成名时做电视台布景员、推销员要好很多吧?
我却十分理解他们。
一个摇滚人,一支摇滚乐队,可以一时卑微,
但不可以一世卑微。
没底气的时候卑微,有底气了,还卑微?
那摇滚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种愤怒,《俾面派对》问世了。
香港娱乐圈炸了。
报纸、电台,各种批评的声音响起。
成年人的世界,知道不说是一回事,知道但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众目睽睽之下,
黄家驹第一次做了《皇帝的新衣》里,
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小孩。
第二次,这个小孩更大胆,直接将话挑明:
“香港没有‘音乐圈’,只有‘娱乐圈’。
你看看每年的乐坛颁奖礼上,
谁当选最佳歌手?是红艺人。
什么歌曲入选?全是cover version歌曲。
圈中可话事的人根本不尊重音乐,
只以音乐形式去娱乐大众,
内容空洞、没感情。”
正是这两次真话,让黄家驹,彻底站在了香港娱乐圈的,对立面。同时,也给他后来的骤然离世,披上了一道迷离的色彩。
他的骤然离世,是有些人的蓄谋已久?
还是纯粹的,天妒英才?
26年,没有答案。
5/6
别拿BEYOND,和任何人比较
黄家驹去世后的12年里,
很多人热衷把BEYOND分为,
有黄家驹的前BEYOND时代,
和没有黄家驹的后BEYOND时代,
这种做法,间接导致了BEYOND的解散。
歌迷再喜欢黄家驹,再了解黄家驹,再怀念黄家驹,再需要黄家驹,也不会比,和他从无到有,真正共患难过的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
更喜欢,更了解,更怀念,更需要。
1993年-2005年,
他们带着对黄家驹的怀念,
将BEYOND撑了12年,终于撑不下去了。
解散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有说因为发展理念不和,
有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
更有说因为黄家驹的赔偿金,
众口之下,谁假?谁真?
不能区分,不如不区分。
但黄贯中的一些话,却是说得真诚也无奈,
我知道,你们都喜欢、怀念家驹,
我也喜欢,也怀念,
他在你们心中是高山,
我们三个无论多努力,你们也看不到。
我们唱着BEYOND的歌,
是纪念家驹也好,是守住BEYOND也好,
还要挨着歌迷的骂,
这样,我撑得好辛苦啊,
不如解散吧,对大家都好。
还有拿BEYOND和痛仰、面孔、黑豹,
和U2、The Beatles、Eangle等乐队对比的,
洋洋洒洒写一堆,自以为是的文字,
以力证,BEYOND是一支过誉的乐队。
有这种行为和思维的人,
他可以证明阿凡提比阿童木厉害,
他同样可以证明,孙悟空打不过钢铁侠。
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
都怪袁隆平爷爷的水稻,让他吃得太饱。
实在没必要,
拿BEYOND,和别的乐队去比较。
他们有他们的高山,别人翻越不了,
《农民》《Amani》《情人》《大地》,
就苍凉地站立在那里,
别人的高山,也阻挡不住他们的光辉。
都是有灵魂的乐队,
各有各的风骨,各有各的味道。
6/6
黄家驹,影响了几代人?
有一种偏见说,
BEYOND是属于70后、80后的,
90后、00后只会欣赏《学猫叫》。
一个人有了偏见,就会发表愚见。
随便翻下各个音乐播放器的留言,
你会看到,
听BEYOND的90后,着实不少。
00后,也大有人在。
所以,
黄家驹,BEYOND,影响的不是哪一代人,
而是,每一代里的,有心人。
最后,以三个小故事,作为结尾。
第一个——
2007年,我在济南读大学,
某日在校园里闲逛,
突然听到旁边屋子传来《不再犹豫》的前奏,
然后,有人开始大声唱:
“木料望见牛要姨,达到理想把太一”,
他的发音没有把我逗笑,
反而让我有些哽咽。
因为那就是青春,
发言不标准,可以慢慢练,
但可以把自己真实的喜欢,大声唱出来,
这就是青春期,才独有的勇气。
第二个——
我从没去过香港,
2013年,我一个朋友去香港出差,
专门去拜祭了黄家驹,
他跟我说,知道你喜欢,我替你来看看他。
第三个——
2019年,
被很多人说,
正在“杀死”年轻人的某短视频平台,
如果你搜:黄家驹 吉他
最多的视频,不是黄家驹的,
而是一群年轻人的。
这个孩子看上去,00后无疑了;
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只追逐奢侈品、网红妆,
能被BEYOND的音乐吸引,
也是一件美好的小事。
BEYOND的音乐,
是可以跨语言“交流”的,
几个老外,因为他们的歌曲驻足。
1993年5月10日,
黄家驹在排练室中接受记者采访。
这是他去世的前50天,那次采访中,大家只记住了那句“香港没有音乐圈,只有娱乐圈”。
却不知道,还有一句话,至关重要。
那就话是,
BEYOND以后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播下了种子,并已开始萌芽。
幸好,这一切,如他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