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半醒半浮生”
文/竹溪云山
古代中国,向有中庸的传教,这“半”字,便是这当头令,一个“半”字,衍生出世间多少劳什子。
杭州灵隐寺里,有一副菩萨心肠的楹联,告戒善男信女们:“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佛的用意是很深的,这一“半称心”,一竿子剥夺了人间几多的欲念。
其实佛心也是很广大的,未曾忽略一切的微小,并从中给予无限的可能,只不过它是建立在无我之上的:“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佛系书《菜根谭》就讲得接地气些,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梁实秋语)
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也是这番美的意味,都强调切忌一个“满”字。
人需要云里来雾里去,也需要呱呱坠地的实诚,经世致用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也是不可或缺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里记载了这千古名句的由头:“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人们酸溜溜的说,赵普有啥了不起,称什么大师,其实也没啥学问,就只会读一部老掉牙的《论语》吓唬人,吃老本而已,连老大赵匡义也有些动摇,赵普却大大方方表示,众人说对了,我平生所知就这一部《论语》,而且他们还说大了,我过去半部《论语》帮太祖定天下,今天我仍以半部《论语》助陛下太平天下。
可见这“半”字的法力无边,国泰民安,受用终身。
这“半”字搁在文学上,那就大大的有讲究了,晚唐有个失意的诗人,叫任翻,写了首
《宿巾子山禅寺》:
绝顶新秋生夜凉, 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半江水, 僧在翠微开竹房。
诗人任翻,在往游天台县北天台山巾子峰时,题此诗于寺壁,离去本已百余里,却越想越放心不下,干脆又跑了回来,为的是想把原作的“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但当他回到题诗之处,不知何人已改为“半江水”矣。
你看这“半”字把诗人折腾得欲罢不能,但这一“半江水”却也有了一番新意境。
这“半”字当道,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等,“半”字之用,可谓各尽其妙。
这“半”字,又坐实到人身上,徐娘半老,这不是什么好居心的字眼,便所谓已耗尽“半生缘”了,但一笑而过,是生活的源头活水,鲜活不应止步。
男人越过山丘,“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风景依然可见。
这“半”字,有时也挺吓人的,杜老先生六十不到,就开始体验“访旧半为鬼”的失落与危机了。
当然还有一句“半”字话,把这人性扒了皮:“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那就好自为之,各自安好。
有道是人生可得:“半钩新月浸牙床”,种南柯一梦,换我“半醉半醒半浮生”。
一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