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越来越尊重自由选择权的环境下,爱情失败的比例也在肉眼可见的增多。
最近一则“因为内衣买小了,新娘当众退婚”的新闻连续三天被推上热搜,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终究是不欢而散。
有时候,我们惊叹爱的伟大,能超越生与死的距离,有时候我们又感叹爱的脆弱,一言不和就say goodbye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金靖的那个小品《恋爱是种病》,简直就是恋爱作死大全,看完不禁替男主捏把汗:爱一个人怎么就这么难?!
有些情侣总是在分分合合中互相折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有些一次分手便从此两不相见,即使彼此都曾后悔也不再回头。
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类社交软件的普及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择偶空间,这个不行就再找别的,下个不行是不是可以找回上一个?
不得不说,当代人的分手能力远大于恋爱能力。在爱情越来越脆弱的时代背景下,学会如何爱人,怎么提高自己爱他人的能力,也许是年轻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越爱越难,越难越爱
在渣男、绿茶、小三这样的粗暴标签被越来越频繁使用的今天,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野生恋爱教学:
「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看他愿意给你花多少钱,看他愿不愿意将你介绍给朋友认识。」
「不要相信什么“我很忙”和“没时间看手机”之类的理由,他回不回复信息,是否继续跟你聊下去,完全取决于他究竟有多爱你。」
「一个合格的男友,手机微信要随便你看,去哪里、干什么事都会提前告诉你。」
爱情鸡汤和恋爱套路的泛滥,让更多人讲求付出上的“对价”,甚至信奉“谁认真谁就输了”,将对另一半的付出视做卑微,将掌控全局看做胜利,爱情沦为了一场需要一较高下的博弈游戏。
教我们谈恋爱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们好像越来越难爱了。
我们一边渴望找到真爱,一边又不相信有真爱,一边希望能找到爱情的万有引力公式,占据主导地位,一边又担心被套路被PUA。
// 怀着一颗敏感的心来追爱,最终只会证明爱并不存在
爱一个人好难,我喜欢他的优点,却又无法忍受他的缺点;我真心付出地爱一个人,却无法得到同等真心的爱;我义无反顾地相信爱,最后却换来无情的背叛......
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情感失败的故事,也越来越让我们对于爱不再抱有单纯的信任与坚定的勇气。
因为不相信,所以总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证明对方的爱。
这种质疑,其最深层的心灵内核恰恰是你想一次一次让对方证明,对方会爱你,不会离开你,这才是真正的动机。
而让你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或许就藏在你幼年时的不安里。
心理学家Ainworth和Barthlomew认为,在幼年时,如果养育者常陪伴身侧,孩子会形成安全型的亲密模式。他们长大后,不会担心被抛弃,与伴侣互相独立又互相依赖。
如果父母在童年期间,对孩子忽冷忽热,孩子会感到强烈的不安,长大后会成为“痴迷型(Preoccupied)”模式,他们总是担心被抛弃,非常依赖对方。
这类人也总是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怀疑对方不愿像自己一样渴望亲密融合。
LV姐有位大学同学小媛,异性缘特别好却还是一直单身,不是没有追求者,也不是没有喜欢的。只是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她就会变得很敏感,总是忍不住地从各种细节去证明对方不爱自己。
比如她心情不好时,对方跟旁边的哥们聊嗨了,就觉得对方是不是不在乎自己了,告诉自己只是在自作多情,只有自己把对方放在了第一位。
然后就开始梳理以往的点滴,从中找出更多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最后开始吵架,冷落对方,把感情作没了。
她把对方视为全世界,但她总是觉得自己的百般付出和全情投入并没有换来同等的爱和关注。
即使后来参加工作,她也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总是开端良好,了解,认识,质疑,疏离,陌生,无数次的重复,陷入怪圈。
有很多人在爱情面前首先是问“我被对方爱了吗”而根本不去问一问我自己是否有能力爱对方。
基于这种原因,他们会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却很少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爱不是占有和被占有,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的体现。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那么每种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
有些男人总说女人很物质,要这要那。可能是因为他给不起,却一定要去消费一个很物质的女人去证明自己的魅力。
有些男人说女人很麻烦,总问自己爱不爱她。可能是因为他不够温柔体贴,却想要一个多愁善感小鸟依人的姑娘去依附自己。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多因素。
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学会爱,理解爱
当一个人懂得心疼对方的伤口,当一个人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当一个人决定对方的笑容不可以随随便便牺牲,当一个人成就了另一个人,爱,没有什么不能证明。
// 可是,如果对方真的对我好,又怎么会让我有那种不爱我的感觉呢?
咱们先换位思考一下,你是不是也会让对方有那种不爱他的感觉呢?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其实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做的那么好。人与人的感受是互不相通的,理解之于众人,是种奢侈。
一个人可以很了解你,但没有人能完全理解你。
还是少看点毒鸡汤吧,不要被别人绑架了自己的价值观,坦诚点,不开心你就说出来,记住爱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就算情商再高的人,你不说,他不会猜到你被上司为难了,你姨妈来了,你看到什么消息不开心了,你又看到什么触景伤情了......
爱是用心去感受的,不是靠证明去确认的。
// 你愿意把脆弱交给对方吗?
记得梁文道先生在“人为什么需要爱情”这个话题里,他是这么写的:
“
如果我是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所感觉到的那些欢笑和快乐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得到。
人生如此孤独,以至于我们太需要与人分享。爱就是人活在世界上让我们觉得不是那么孤独的很重要的东西。
因为这样的需要,我们愿意去冒险,做世界上最不理性的投资。
所以爱情是让人成为人,又几乎要超越人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
在日本流行一句情话:“今晚的月色真美”,就像说“我爱你”一样。
你会憧憬和他一起经历与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简单的快乐就在这些小日常里。然而,人生总有狼狈的时候,最能打动人的是一起分享脆弱。
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吸引,或许是因为彼此身上的「优秀」。但长久维持一段关系,则是因为「愿意分享脆弱」。
刺猬在表示信任的时候会露出最柔软的肚子,人只会在最信任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而这份脆弱能让对方看到你最真实的样子。
亲密关系的本质是彼此能量的交换。任何一段感情的价值与质量完全取决于恋爱者本身。
直面痛苦,承认痛苦的根源来自内心合理沟通,感情的长久需要灵魂的契合,以及彼此的交流、理解建立共情。
承认自己的需要是感情联结的开始,能够袒露脆弱的人,反而是最勇敢的人。
"我很孤独,我想你了,可以陪陪我吗"
"今天有点不开心,你能抱抱我吗"
"当你怎么样的时候,我很怕你离开"
"那天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我觉得你不再爱我了"
或许每个人表达脆弱的方式不太一样,但当你能够把这些脆弱说出来的时候,对方也能接纳这种脆弱,你们将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也能走得更长久。
真正的爱情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完美爱情的必备因素
// 爱情三角论
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而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共同去培育、呵护。
爱情有很多种形式,但完美爱情中“激情”、“亲密”和“承诺”三者缺一不可。
引发一场爱情最初的因素,最可能是“激情”。一见钟情的瞬间,怦然心动的相遇,都可能是爱情的开始。
因激情走到一起,在相处中渐渐亲密,在亲密中愈加懂得对方,因为懂得而更加亲密,直至携手一生,就像童话般的 happy ending。
多少人曾羡慕过那些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因有了激情和亲密,谈一场罗曼蒂克的爱情并非难事。
但斯腾伯格在“爱情三角理论”中将只有激情和亲密,缺乏承诺的爱情定义为“浪漫式爱情”。
在这里“浪漫式”中的“式”不是模式或样式的意思,而是说这是一种类爱情或非爱情,其本质并非真正的爱情。因为爱情不能没有承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有差异就会有不同和矛盾。在长久的亲密相处中,情侣和夫妻中间自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争吵和艰难。
但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想要在一起,坚守彼此的承诺,争吵和艰难总是短暂的,并不能占据主流。
一段完美爱情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人的共同努力和维护才能让爱持续。
爱,绝不是两个人独立成一个世界。
我们天天把爱挂嘴边,但我们是否都在用自以为是爱的方式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好好想一想,说不定我们付出的就是占有,就是依赖,就是精神上的投射,并没有在意过自己和对方的心智不断的成熟进步,没有好好地倾听,没有理解到爱和独立之间的关系。
爱,是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个世界。
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而这些并非天生就有,我们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或许我们无法遇到完全符合自己期待中的爱情,但当爱来临时,请不要抗拒,勇敢地去尝试去相信爱,在爱自己的同时去收获更多的爱。